首页 >> 中评观察

美国霸权衰落型战略欺骗:削弱崛起国巩固霸权正当性

2024-06-26 11:57:00
图1:(经美国“战略欺骗”后)国际局部体系的变化
  中评社╱题:“美国霸权衰落型战略欺骗:削弱崛起国巩固霸权正当性” 作者:侯长坤(台湾),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王昆义(台湾),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

  【摘要】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国家掩盖其战略目的、制造错误知觉、获益于国际关系系统中的间接效应,达到其战略目的,该战略行为被归纳为战略欺骗。美国在衰落时期,为缓解霸权衰落,以“维护和平”的幌子,掩盖其削弱崛起国和巩固霸权正当性的战略欺骗,达到其战略目的的行为,被界定为衰落型战略欺骗。美国在台海区域及乌克兰区域内,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针对中国及乌克兰区域的俄罗斯、乌克兰、北约诸国,进行了战略欺骗。美国运用战略欺骗制造了表面上花费较大成本、违反自身利益最大化、高举维护世界和平旗帜的假象,实际上获得了缓解其自身霸权衰落的巨大收益。战略欺骗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视角,相关国家需要对美国的战略欺骗行为保持警惕。

  一、引言

  尽管有关美国衰落的方式,以及衰落速度快慢的相关讨论存在争议,但美国霸权确实出现了衰落。对于衰落时期的美国,有必要进行大战略研究。

  首先,要研究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的大战略,需要确定美国是否是真的在衰落。其一,美国的衰落是周期性的存在。John Ikenberry认为美国霸权存在的韧性,使得美国在出现衰落时能够进行战略调整。①其二,美国的衰落可以从国际关系学领域对其进行分析与确认。国际关系学领域从战略声誉、领导力、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国际制度和多边合作等方面确认美国的衰落。②其三,即使美国衰落存在争议,但美国衰落论及相关数据确实存在,也证明了美国的衰落。③

  其次,在确定美国霸权衰落的背景后,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美国在衰落过程中,还存在违反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例如,美国会继续维护霸权秩序,特别是在非美国本土区域维护秩序,这会使美国花费较多成本,不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战略欺骗概念及其相关的理论机制能够回答这一研究问题,美国在台海及乌克兰的案例,能够说明并论证美国的战略选择。

  二、理论机制:衰落型国家战略欺骗

  美国虽然在衰落,却仍在维护世界秩序,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进行战略收缩。美国战略行为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矛盾,研究者需要考虑其真实的战略意图。“战略欺骗”概念与相关的理论建构,能够探寻美国衰落时期的大战略、确定其真实的战略意图,解释美国表面上违反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补充针对美国衰落时期的大战略研究。美国使用战略欺骗掩盖其真实目的,同时又能在衰落时期达到缓解衰落的作用。具体而言,衰落型战略欺骗的途径有二:一是削弱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主要崛起国,二是巩固自身霸权在国际秩序中的正当性。

  (一)战略欺骗理论来源

  战略欺骗的既往研究较少,主要从战略认知角度对国家行为进行解释。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较早提出“战略欺骗(Strategic Deception Program)”概念,他认为中美之间的斗争,不是靠传统斗争的方法,而是靠斗争过程中充斥着的伪装与欺骗。④详细而言,战略欺骗可以参考Robert Jervis的三种思想:一是Robert Jervis的信号与欺骗理论,二是Robert Jervis的错误知觉理论,三是Robert Jervis的系统效应理论。

  其一,Robert Jervis的信号与欺骗理论。该理论主要论述了行为体如何让对方形成关于自己的形象,包括发信号和搞欺骗;该理论也论述了行为体如何影响别国的判断;行为体如何在维持一个预想的形象的同时按照与此形象相矛盾的方式行事;一个行为体如何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念,并引导别国做出有关自己行为的预测,而这些预测将有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⑤

  其二,Robert Jervis的错误知觉理论。根据Robert Jervis的著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知觉产生机制包括认知相符(以自身知识水平为基础,自以为是、自我确信)、诱发定势(既往理解)、历史包袱(历史经验)。在这些知觉产生机制中,是否正确地理解信号,是产生错误知觉与否的关键。同时,国家行为体可以此诱导对方产生错误知觉,达到自身目的。⑥

  其三,Robert Jervis的系统效应理论。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信号传递的问题,单元或要素在系统之中相互联系,使得系统和部分各自具有特性。Robert Jervis认为,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当行为跨越时间和社会空间而经由系统彼此相应时,大量的间接效应就体现了系统的特征。⑦

  总体而言,战略欺骗是行为体在掩盖自身战略目的的同时,故意使目的对象产生错误知觉,基于国际关系系统中,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存的条件下,从难以观察到的间接效应中获益。

  (二)衰落型战略欺骗界定标准

  在战略欺骗理论框架中,衰落型战略欺骗有其定义与衡量标准。衰落型战略欺骗是指,国家在衰落时期选择的战略欺骗行为,用以缓解衰落。衰落包含相对衰落与绝对衰落,⑧前者关注他者权力与自身权力对比,后者关注自身权力。因此,衰落型战略欺骗也会从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两个方面着手去缓解衰落:一是针对相对崛起的国家的刻意削弱,二是针对自身权力的再次巩固,如表1所示。同时,需要满足战略欺骗的三个标准:一是掩盖自身战略目的与意图,二是使目的对象产生错误知觉,三是获益于系统中的间接效应,如表2所示。

  [表1:衰落型战略欺骗]
  ---------------------------------
  (缓解)衰落型战略欺骗:
  (缓解)相对衰落-削弱崛起权力
  (缓解)绝对衰落-巩固自身权力
  ---------------------------------

  [表2:衰落型战略欺骗的界定标准]
  ---------------------------------
  战略欺骗标准:
  标准一:掩盖战略意图
  标准二:发出错误知觉
  标准三:得益于间接效应
  ---------------------------------

  以下的案例研究描述了美国的霸权衰落型战略欺骗,分别探讨美国如何缓解相对衰落与绝对衰落,同时案例也符合战略欺骗的三个标准。

  三、案例研究:削弱崛起国与巩固正当性

  笔者选用近年来美国在台海与乌克兰区域,针对台湾问题和俄乌冲突问题的案例,当两大案例中的美国具有缓解衰落的动机,且符合战略欺骗的三大标准时,我们可以确定美国在这两个案例中使用了衰落型战略欺骗。需要注意的是,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的性质不同。

  (一)案例一:美国在台海区域的战略行为

  本研究以2021年8月美国对台海安全承诺的前后声明不一致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探讨美国在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的切换过程中,表现出的战略欺骗。

  1.掩盖意图:调停与平衡

  若按照美国维护台海和平的说辞进行推理,美国一方面说“将保卫台湾”安抚了台湾,另一方面声明“说错话了”又安抚了中国大陆,如此一来,两岸双方都获得了保证,台海矛盾将会平息。美国在两岸之间扮演着清高的调停者、区域稳定与和平的倡导者角色。

  然而,在另一情境推演下,则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表面上美国扮演清高的中立和调停者角色,实际上美国希望两岸出现误判,符合战略欺骗的标准一,即掩盖真实战略意图。正值中国崛起与世界权力转移的关键时期,同时美国国内政治问题突出,美国正希望以台湾平衡中国实力崛起。美国扮演调停者,不仅能获取相关利益如对台军售以及国际声誉,同时也能平衡中国崛起,延缓自身被赶超的时间、延缓衰落,维持自身霸主地位。


  2.错误知觉:两岸的过度自信

  为达到战略目的,美国会刻意造成两岸的错误知觉,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拜登对台湾的战略清晰承诺,使得台方恃宠而骄、更加冒进、挑衅。战略清晰承诺,可以包括美国海军的台海通行、美国国会相关议案提及台方次数、美国对台军售。同时,还需要注意美国方面的隐蔽性突破底线的方式,例如美国高级官员访台、线上会晤、发言提及等形式。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对承诺的否认及战略模糊的回归,可以使陆方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感上升,更加不能容忍台方的挑衅。虽然拜登政府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其对战略模糊的回归,在“一中”问题上打擦边球,体现在其对原本投入与战略清晰的改口与撤回。2021年8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科尔宁(John Cornyn)在推特上称,美国在台湾驻军三万人,随后又删除推文。⑨2021年8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声称,台湾和阿富汗“有着根本不同的情况”,似乎暗示如果台湾遭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几个小时后,美官员紧急降温称,拜登说错话了,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3.间接效应:两岸矛盾激化

  因此,美国造成台湾与大陆双方的矛盾激化,台方更加冒进、陆方更具紧迫感,美国藉此得以获得消耗中国崛起、缓解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间接效应。台湾方面的冒进,表现在台湾外事部门与美国活动频繁、美国在台协会相关的活动。陆方的紧迫感表现在外交部与国台办的声明、社交媒体对台动武的呼声,以及军机、军舰绕台常态化。

  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战机、海军舰艇绕台湾岛巡航、远海长训次数大增。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于2018年4月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进行“绕岛巡航”训练,是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所展开的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出动多型多架战机绕台湾岛航行,“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⑩自2019年3月31日,两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11战斗机飞越所谓“台湾海峡中线”上空起至2021年十月为止,解放军军机绕台频率剧增呈“常态化”。⑪根据台当局统计,2020年解放军军机绕台(台南空域)超过380架次,截至2021年10月4日当日,56架解放军军机进入台“防空识别区”,这是台湾当局自2020年开始公开报道此类活动以来的最高数字。

  解放军军机绕台“常态化”不仅仅是警告美方应遵守其承诺、尊重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利用实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向台当局示警,陆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随着解放军军事实力的增长、现代化与智能化,此类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增加亦表明了陆方愈加具有紧迫感、对“台独”势力不能容忍。

  4.小结:缓解相对衰落-削弱崛起权力

  美国使用战略欺骗造成两岸的错误知觉,一方面,对台湾的战略清晰承诺,使得台方恃宠而骄、更加冒进;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对承诺的否认及战略模糊的回归,可以使陆方更具紧迫感、更加不能容忍台方的挑衅。因此,台海由此可能发生冲突,美国也有机会能藉此消耗中国。美国扮演调停者,不仅能获取相关利益如对台军售以及国际声誉,更重要的是同时也能平衡中国崛起,延缓自身被赶超的时间、延缓衰落,维持自身霸主地位。美国在该区域的战略行动,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二)案例二:美国在乌克兰区域的战略行动

  这一部分的研究以2021年末、2022年初美国在俄乌问题中预警的案例为切入点,探讨美国对乌克兰、北约诸国、俄罗斯的战略欺骗。

  2021年末至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当时都在说俄罗斯即将进攻乌克兰,在俄乌爆发战争前,美国做了数次战略预警。

  除战略预警外,美国还使用战略威慑处理乌克兰危机,但没有太明显和实质的表现,或是不足以威慑到俄罗斯。例如,2021年11月,美国军舰在黑海部署,俄罗斯国防部称之为“对地区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威胁”。⑫2022年1月5日,首批2000名新部署的美军驻欧洲士兵抵达德国和波兰,参与加强北约东翼防御行动。⑬美国警告俄罗斯不要继续进犯乌克兰,否则会付出“严重成本及后果”,例如美国额外施加经济制裁、美军在北约东部成员国增兵、继续帮助乌克兰。⑭

  当然,这些战略威慑当中也带有一定的对乌克兰的战略保证,因此,对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动的研究还需要看到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保证,但保证与威慑有一定的关联性,美国的威慑如果未能成功,保证也大概率无效。

  1.掩盖意图:预警与渲染

  美国对乌克兰战略保证的同时,美国在北约的势力扩大。2022年1月26日,美国与北约以书面正式回绝俄罗斯所提“北约不东扩、乌克兰不加入”立场。⑮同时,战略保证还包括在对俄罗斯威慑过程中带有的保证行动,以及美国直接对乌克兰的武器装备投入。美国境内的军人进入预备调遣状态,做好进驻东欧地区北约成员国的准备,⑯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给予武器装备上的支援。

  总之,美国的预警失败、对俄威慑失败、对乌克兰保证失败(即使没有同盟条约保证,但期间发出的信号有保证意味),美国这一系列失败,从表面上看,是其在维护秩序的过程中声誉受损。但在整个俄乌冲突过程中,美国的行为值得注意。一是为什么美国大肆预警、渲染俄罗斯的威胁?二是在俄罗斯真正进攻之后,美国为何却未有投入军队的行动、付诸有效的威慑与保证?最为重要的是,三种战略行为结合起来都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势必导致美国的声誉受损,而且这种损失或许比不使用战略预警、威慑或保证更大。或许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美国也并无十足的把握俄罗斯会进攻乌克兰;或许美国的军事投入也并不主要是为了威慑俄罗斯;或许美国对乌克兰的保证并没有声明上那样坚定。

  美国这一表面上可预见的失败,或许另有所图,美国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藉此次俄乌冲突机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在北约乃至全球秩序中的霸权正当性。

  2.错误知觉:北约、乌克兰的恐慌

  我们将美国的具体行为放在具体的系统内分析,如图1中所示,俄乌冲突事件共有三个局部国际体系变化。在冲突爆发前,体系如图1a中所示,对于乌克兰来说,伴随之前的乌克兰革命,亲西方势力主导乌克兰政治,西方势力与乌克兰的互动使得乌克兰向北约靠拢,但在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境内仍有亲俄区域,例如之前加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地区,以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且在冲突之前乌克兰也未加入北约。对于北约来说,美国的战略预警,在既有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矛盾基础上,加深了北约诸国对俄罗斯的恐慌。总之在此体系中,美国、北约诸国、俄罗斯、乌克兰各方的自主性相对较强。

  在冲突爆发后,如图1b中所示,基于之前美国的战略预警给北约诸国带来的恐慌,以及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带来的影响,北约及西方国家采取了比之前更为积极的行为以制裁俄罗斯。对比之前美国一直抱怨北约中的欧洲成员国对北约不尽心尽力,在保卫欧洲的事业中,美国付出太多,而欧洲盟友却付出不够,美国的战略预警使得北约诸国更加团结在美国周围,北约在2022年2月25日举行峰会,决定启动多国联合的“快速反应部队”,投入防卫北约国家。⑰2022年2月26日,美国政府与欧洲国家一道开始对俄罗斯制裁。体系中,乌克兰与俄罗斯开始战争对立,北约更加依赖美国,但美国、北约表面上并未直接参与到俄乌军事行动之中。

  预期在冲突结束后,如图1c中所示,乌克兰境内的不同势力倒向美俄一方,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与俄罗斯的对峙更为明显。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乌克兰将会通过和谈成为中立国家、跳出美俄之间的战略博弈,但局部的国际体系仍然是两方对峙。三种体系的对比而言,随着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与俄罗斯的对峙,对峙之前曾保持较大独立性的行为体如北约、乌克兰,进一步靠拢到美国阵营,与俄罗斯对峙。

  [图1:(经美国“战略欺骗”后)国际局部体系的变化]

  3.间接效应:团结在美国周围

  总结而言,这国际关系系统的演变过程中,美国的行为包括对俄乌冲突的战略预警、对俄战略威慑、对乌战略保证。三者在直接效应方面对美国的战略声誉,在历史记录上有损。

  然而,三者从间接效应的角度来看,战略预警失败,却加深了北约与乌克兰的恐惧,北约各成员国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团结在美国周围,参与对俄制裁,且团结趋势不断上升,例如启动“快速反应部队”,首次应用于威慑与防御目的,又如拜登的声明“北约将继续向那些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并有朝一日可能寻求加入我们联盟的欧洲国家敞开大门”,再如在俄罗斯反对后拜登又大谈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可能,⑱以此剑指俄罗斯,加剧对峙。战略威慑方面,即使未能阻止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但北约对俄罗斯的威慑进一步延续并增强。战略保证方面,即使未能派遣军队保卫乌克兰,但美国与北约欧洲盟友之间的相互保证加深。此外,这些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溢出效应,使得欧盟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士等国家纷纷响应美国的号召。间接效应方面,美国的这些行动,进一步加深了亲美阵营内的团结,在北约体系甚至是全球盟友体系范围内,加强了其霸权正当性的存在。

  如果仅仅是为了直接效应,那么从理性选择考量,美国是不会采取一系列的战略预警、威慑和保证的,因为上述行动一旦失败,直接效应带来的是声誉和利益受损。因此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为,直观的解释难以符合理性选择考量。所以,我们需要从间接效应来考虑美国的选择,美国正是利用了系统中的间接效应,表面上是帮助乌克兰威慑俄罗斯失败了,实质上是为了加深阵营对峙,加强其霸权正当性存在。⑲


  4.小结:缓解绝对衰落-巩固霸权正当性

  综上所述,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表面的行为掩盖了实际的目的,是一种“战略欺骗”的行为,欺骗的对象则包括了除自身以外的所有行为体。美国的战略欺骗,在俄乌冲突当中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目的,对美、俄、乌、北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俄罗斯一定程度上中了美国欺骗之计,压抑已久的民族荣誉或许有一定的回归,倘若最终在乌克兰问题上处理得当,或许能减少北约透过乌克兰对俄罗斯产生的威胁,但俄罗斯受到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制裁,并加深了其在国际社会上的不良印象,负面影响较大;乌克兰方面,其无疑是美国战略欺骗的牺牲品,战争的伤害巨大;北约方面,美国欺骗过后,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感知更强,对美国的需要更大;对于美国而言,不论俄罗斯是否进攻乌克兰,其战略目的都能达到,即通过让北约恐慌,从而加深对美国的依赖,增强了美国在北约体系内的盟主正当性,再延续其国际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延缓霸权衰落,一如冷战当年。总之,2022年俄乌冲突是一场美国欺骗、俄罗斯中计、乌克兰牺牲、北约等国上贼船的战争悲剧。

  四、结论:战略欺骗与反欺骗

  战略欺骗是行为体在掩盖自身战略目的时,故意使目的对象产生错误知觉。基于国际关系系统中,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存的情况,行为体可以从难以观察到的间接效应中获益。当战略行为包含掩盖战略意图、发出错误知觉、获益于间接效应,则能确定战略欺骗行为的存在,这也成为了战略欺骗的界定标准。当战略欺骗的目的是从相对衰落的角度出发,去削弱崛起国权力,或是从绝对衰落的角度出发,去巩固自身权力,这种战略欺骗都属于衰落型战略欺骗。

  构建与发展战略欺骗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们由此可以识破美国在霸权衰落时期进行的战略欺骗。对于战略欺骗的对象国之一、崛起国中国而言,美国的战略欺骗并未奏效。中国大陆虽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同时在台海问题上一如既往地保持强势,但中国大陆在很多方面仍然理性克制。例如,在2022年佩洛西访台事件中,虽然两岸一度表现得剑拔弩张,但最终双方理性对待,并未擦枪走火。同时,中国大陆在台海区域的战略部署得到进一步巩固,朝着最终收复台湾及和平统一大业的目标稳步前进。总的来说,中国这一崛起国并未因美国的战略欺骗而陷入战争、受到削弱;但对于美国为巩固正当性而进行战略欺骗,所针对的俄罗斯、乌克兰、北约诸国而言,如前文所述,俄罗斯因为陷入了战争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不仅是国家资源被战争消耗,其在国际社会中也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乌克兰则饱受战争的摧残,北约诸国则被裹挟。这些国家的阶段性结果,说明了美国的战略欺骗在一定程度上奏效。

  其次,国际社会的其他国家需要警惕相关国家进行的战略欺骗,以免被战略欺骗。一是在国际局势研判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建立以系统思维为导向的复杂系统科学,在系统中看待战略欺骗、分析系统效应。不论是一种分析视角还是政治行动的实践指南,分析战略欺骗在国际系统中的作用,既能够帮我们更为准确地重建过去、识别历史事件中实际的因果关系,又能够使我们把握当下的系统特征以辨别战略欺骗,及时作出反应,以利于研判。二是在系统思维及对战略欺骗的警惕之下,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审慎与定力,以前瞻性的视角,看待国际社会中国家行为的多重因素及其意图,防止自身因不能自制而误入战略欺骗所设下的陷阱。三是在系统的四种状态,即复杂、平衡、混沌、规律状态中,⑳国家需要尽可能掌控局面,使复杂、混沌的系统状态转变为适合自身发展的平衡与规律的系统状态。当然,如何反欺骗也是未来战略欺骗研究工作的课题。

  注释:

  ①John Ikenberry, Liberal Leviathan: The Origins, 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World Ord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②金灿荣、王浩:《衰落—变革—更生:美国霸权的内在韧性与未来走向——基于二战后两轮战略调整的比较研究》,《当代亚太》2015年第6期第33卷;Ole Holsti and James N. Rosenau. American leadership in world affairs: Vietnam and the breakdown of consensus. Routledge, 1984.

  ③Richard Wike, “From Hyperpower to Declining Power Changing Global Perceptions of the U.S. in the Post-Sept. 11 Era,”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September 7, 2011.

  ④Michael Pillsbury,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New York, N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15.

  ⑤罗伯特·杰维斯:《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徐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第一章。

  ⑥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⑦罗伯特·杰维斯:《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李少军、杨少华、官志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VII页。

  ⑧Kishore Mahbubani,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 Public Affairs, 2009.

  ⑨美参议员误称三万美军驻台,中共官媒环时藉机鼓动对台动武》,《美国之音》2021年8月18日,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ese-media-threatens-immediate-war-on-US-troops-in-Taiwan-if-senator-figures-are-correct-20210817/6005967.html.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8年4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http://www.mod.gov.cn/jzhzt/node_49130.htm.

  ⑪Eric Cheung, “China Sent 56 Warplanes into Taiwan Defense Zone on Monday, Taipei Says.,” CNN,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10/04/asia/taiwan-china-warplane-incursion-monday-intl/index.html.

  ⑫“Kremlin denies plans to invade Ukraine, alleges NATO threats”, AP News, November 13, 2021, https://apnews.com/article/ukraine-europe-russia-moscow-83ed7632b8a544ff733cdfbfbca56e77.

  ⑬“Newly deployed U.S. troops arrive in Europe as Russia bolsters its own forces”, NPR, Updated February 5, 2022, https://www.npr.org/2022/02/05/1078499097/ukraine-russia-us-troops-arrive.

  ⑭“Biden pushes Putin for Ukraine de-escalation in second call this month”, CNN News, December 31,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12/30/politics/biden-putin-phone-call/index.html.

  ⑮“Ukraine crisis: US rejects Russian demand to bar Ukraine from Nato”, BBC News, January 27, 2022,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0145159.

  ⑯“First US troops intended to reinforce NATO allies in Eastern Europe arrive in Poland”, France 24 News, February 05, 2022, https://www.france24.com/en/europe/20220205-first-us-troops-intended-to-reinforce-nato-allies-in-eastern-europe-arrive-in-poland.

  ⑰“NATO Response Force activated for first time”, CNN News, February 25, 2022, https://edition.cnn.com/2022/02/25/politics/nato-ukraine-russia/index.html.

  ⑱《拜登又大谈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可能》,央视新闻,2022年2月27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1MTY0MQ==&mid=2654864908&idx=1&sn=cae61207675220468a621a87da6cdd76&chksm=bd16795a8a61f04ca05980f0306dfcfb874565c2c7b73954165568c72020401bc65a9ea32ac1, 访问时间:2022年3月1日;“Finland’s Drift Toward NATO Membership Accelerated by Russia’s Ukraine Invas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 2022, https://www.wsj.com/articles/finlands-drift-toward-nato-membership-accelerated-by-russias-ukraine-invasion-11646163699?mod=livecoverage_web.

  ⑲从战争未结束的现在来看待过去美国的行为,如果现在乃至最终都不会将战略威慑与保证付诸严厉的实践,例如派遣军队参与俄乌冲突,那么在此之前,美国为什么还要有数次战略预警?其次,如果现在乃至最终决定不派遣军队对俄作战,那为什么会进行战略威慑与保证?或许一开始就不威慑、不保证,保持中立更能保存声誉。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不论是从前往后的推演,即为什么最后没有派兵参战,还是从后往前的归纳,即为什么一开始要进行威慑和保证,都不能直接解释美国的行为目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前文对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区分。

  ⑳Stephen Wolfram, A New Kind of Science. Champaign: Wolfram Media, 2002.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4月号,总第316期,P91-98)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