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政治

中评数据:李家超做得好 民意支持

2024-07-01 00:09:44
图1 近八年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国安议题关注度及对国安法治抵触情绪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香港社交媒体对国安法生效后代表性大案关注度变化及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7月1日电/以李家超为特首的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就职两周年之际,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在长期对香港本地民情民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李家超特首任期第二年涉及特区政府施政的社交媒体观点数据后得出结论: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克服宏观经济、国际环境、外部干预、乱港势力干扰等各方面挑战、困难和压力,香港社会保持繁荣稳定,由乱入治得到深化,由治及兴开拓有成,政府施政总体上获得香港主流民意正面评价、充分肯定。

  第一,特区政府顺利完成推动23条立法实施的历史性任务,国安案件有序审理,主流民意对“由乱入治”更深刻领悟,国安形势进入“高稳定、低风险、强法治”新阶段。

  如图1所示,今年以来随着基本法23条立法完成并生效,香港社交媒体对国安议题的关注度占总体舆情的比例,回升至2020年香港国安法通过并生效的高位,反映出社会对23条立法的高度关注。但香港社交媒体对国安法治的抵触情绪,仍维持在近年来最低位,并较去年进一步降低。香港社会已经充分接受、高度认同国安法管治下的香港本地政治、社会、舆论稳定的新面貌。

  如图2所示,近一年来香港国安案件审理有序推进,社会民意反应淡然,虽有本地残余反对派炒作和外部势力介入,但整体上看,社交媒体对黎智英案、初选案等国安大案的关注度维持在低区间,争议性、冲突性舆情基本得到有效管控。此外,不久前爆发的美国“反犹”校园运动遭到镇压,也令大部分香港市民接受“震撼教育”,进一步认清了美西方对政治抗争双重标准、蓄意乱港的真实面目。

  由此可见,强韧有效的国安法治、生动直观的国安教育、外部乱港阴谋被揭穿,巩固了近一年来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

  第二,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提速、深化,香港市民对内地负面情绪、对两地融合抵触情绪降至新低,特区政府大力吸引内地人才,有效对冲“移民潮”影响。

  如图3所示,随着疫后两地往来常态化、粤港澳“一日生活圈”持续完善,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两地融合的关注度不仅升至近年来最高点,负面情绪也降至最低位。香港市民北上、内地人才来港、内地游客来港,这三个可以直接反映香港民意对两地融合态度的指标性议题,近期的负面情绪都维持在低位。可见,两地融合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提速深化期,并且在“由乱入治”大势影响下,过去歧视乃至仇视内地、抵制两地融合的声音已经边缘化,香港主流民意乐见两地融合、积极融入内地。

  如图4所示,在两地融合议题中,本届特区政府大力吸引内地人才、推出“高才通”计划、引进内地科技公司和知名企业来港、优化内地人才在港就业置业等政策,不仅成为香港社会高度关注、热度持续增长的议题,也有效对冲了近年来“移民潮”话题的消极舆论影响,两者出现“黄金交叉”趋势。

  第三,特区政府不畏施压和围堵,开拓国际交往空间,外事工作在施政能见度中持续上升,有力抵消外部涉港干预,香港社会形成维护国际金融中心、保持国际化特色的集体意识。

  如图5所示,近一年来特区政府不畏美西方制裁抹黑的压力,积极展开对外交流工作、向全世界说好香港“一国两制”成功故事,外事活动在特区政府施政舆情中的关注度占比,较就职首年上升4%。过去一年来,李家超特首出访东南亚,并在香港出席多场国际峰会、盛会、赛会,陈茂波等政府高层亦代表特首参加APEC峰会并出访欧美,特区政府外事工作的能见度不断提升。

  如图6所示,李家超担任特首以来,特区政府积极开拓国际空间、展开外事活动,并及时驳斥外国涉港错误言行,特区政府对外交往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近一年来,外部干预风险和压力有增无减,但从香港本地社交媒体舆情来看,对外部干预的关注度维持横行、并未反弹,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外事工作起到了抵消、平衡的重要作用。

  如图7所示,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在特区政府身体力行之下,香港社会对巩固和加强香港现有国际地位与优势的紧迫感、责任感明显加强。李家超上任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金融中心、普通法的关注度,虽然分处不同量级,但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反映出香港社会对维护国际化特色的集体意识正在日益增强。

  第四,在民生经济领域,特区政府从善如流、回应民意关切、及时化解风险,近一年政府各项民生经济政策的满意度,较首年都有所上升,楼市和“派糖”问题仍是市民两大焦点和“痛点”。

  如图8所示,在民生经济领域,本届特区政府施政第二年的民意反应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受国际及内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显着;第二,特区政府在关键时刻倾听民意、调整政策,如财政预算案宣布楼市撤辣、避免楼市“断崖式”跌势,再如特区政府及时拍板延后垃圾征费政策,化解了潜在民怨;第三,特区政府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发展经济、促进消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基层民众获得感强。

  如图9、10所示,比较特区政府两年来民生经济领域的民意反应,可以发现四个特点:第一,过去一年来各项民生经济施政表现的负面情绪占比,较首年都不同程度下降,说明本届政府第二年来,基层民众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第二,过去长期困扰香港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如公营房屋问题,在近一年来热度降低、不满意度下降,说明政府在该领域施政“敢啃硬骨头”获民意普遍肯定;第三,楼市依然是当前民意关注度最高的经济议题,连续两年位居首位,说明楼市与香港中产阶级人心稳定密切相关;第四,涉及“派糖”的财政宽免和补贴政策,虽然整体关注度不高,依然是近两年来负面情绪占比最高的政策,说明未来政府在如何平衡财政与福利开支的问题上,仍面临不小挑战。

  第五,特区政府旗帜鲜明维护中央权威、弘扬爱国主义,国家意识教育得到强化,爱国舆论正面影响力升至新高。

  如图11所示,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在维护中央权威的问题上彰显了旗帜鲜明的立场,李家超和特区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就不同议题、在不同媒体平台表态拥护中央涉港重大决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感谢中央惠港援港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央权威和全面管治权。在社交媒体,相关声量占据特区政府施政声量的比例在近两年来大幅上升,对香港全社会产生示范效应。

  如图12所示,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国安法治不断完善、两地融合民意基础不断巩固,爱国主义话语体系在香港主流舆论场不再受到贬损、压制或污名化,社交媒体对爱国主义话语的信任指数在2020年以来回升至高位。而今年以来,随着特区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的成立,政府领导和协调社会各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便直接反映在信任指数继续上升的数据变化上。

  如图13所示,除了爱国主义外,有关中国文化、国安教育的声量,也在近年来维持增长趋势,说明本届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对香港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国家意识的教育,并通过科技、文化、体育等多种形式予以生动直观呈现。反观,过去一段时间反对派将爱国教育污名化为“洗脑”、“大陆化”等标签,相关声量在近年来大幅下降,客观反映出当前爱国教育在香港受到的政治阻力,达到史上最低点。

  中评智库认为,本届特区政府在经过就职首年“蜜月期”、善用“通关红利”后,科学沉着渡过“磨合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化解经济下行及基层民怨风险,重振香港社会信心,获主流民意正面评价。以李家超为特首的本届特区政府,用实际行动、扎实政绩与正面民望,生动诠释了“由乱入治”为什么稳,“由治及兴”为什么行,“爱国者治港”为什么能,“一国两制”为什么好!

  (记者:林昊,分析师:方来牟,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3 近八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对两地融合议题整体关注度占比、平均负面情绪以及分议题负面情绪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近八年来内地人才来港、港人移民海外话题分别占香港社交媒体关注度变化及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本届特区政府两年来外事活动占施政舆情关注度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国安法生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港府对外交往、外国干预的关注度占比变化及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近八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对金融中心、普通法的关注度占整体舆情比例变化及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8 近一年来特区政府主要经济民生政策表现占施政舆情关注度比例变化及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本届特区政府两年来在民生经济领域政策表现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0 本届特区政府两年来在民生经济领域表现负面情绪占比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1 近八年来有关维护中央权威声量占特区政府施政社交媒体声量的占比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2 近八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对爱国主义话语体系的 信任指数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3 近八年来香港涉及国家意识教育各项声量、反对派污蔑性声量占香港社交媒体总声量占比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