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亚安全

中评现场:中韩学者纵论两国关系与半岛走向

2024-06-18 00:17:37
有关中韩关系的研讨会日前在首尔召开(中评社 崔银珍摄)
出席研讨会的中韩专家大合影(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首尔6月18日电(记者 崔银珍)上月末,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半复办,期间共同举办的中韩双边会议为契机,两国能否为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备受关注。5月29日,中国驻韩大使馆和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在首尔新闻中心国际会议场主办了“中韩——探索新型战略合作"的智库战略对话。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的16名中国专家和来自19个韩国外交安保智库的30多名韩国专家参加,期间两国学者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为基础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新战略合作”为主体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议第一环节讨论全球及地区安全时,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车斗铉表示,韩国根据各政府的不同,韩美、韩朝关系的紧密和疏远反复出现,但韩中关系在过去10年里与保守、进步政府无关,分歧不断扩大。韩国和中国为了重新巩固合作关系,应该将1992年建交时的精神和中国长期标榜的外交智慧"求同存异",以超越语言的行动付诸实践。现在中国必须认识到,韩半岛面临的危机是金正恩追求“核强国”的执着所致。当然,韩国也必须更充分地考虑中国的安全关切,今后将继续推进以韩美同盟为基础的对外政策,这并不是说要参与牵制中国。车斗铉说,如果出现与美国及其他国家之间的重大分歧或军事冲突,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将不得不承担角色并作出贡献。然而,我们有足够的意愿来避免这种分歧发生。在这一点上,韩美日合作将增强这种调解力量。我们是美国的盟友,但我们不是冲突的先锋者,而是合作的促进者。

  韩日未来论坛代表,韩国前驻越南大使李赫表示,在此次韩中日首脑会谈上,日本似乎仍然坚持了把美日同盟放在最高层面的立场,但此次韩国表现出了比日本略有不同的立场。从韩国的立场来看,韩美同盟、韩美日合作非常重要。但是,建立稳定的韩中关系对韩美同盟也很重要。韩美同盟终究是为了维持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向美、日强调,韩中关系的均衡发展有助于韩美同盟。

  韩国统一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赵汉凡认为,有人把因朝核危机等而分裂的世界评价为新冷战,但这近乎是一种错觉。因为与过去的冷战不同,世界是一个供应链,不存在被称为理念的阵营内的固定观念。我们要摆脱新冷战的幽灵,美国的国力相对萎缩,国内政治上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发生冲突,全球领导力出现局限。从不是新冷战而是新的全球对立格局的观点来看,安保的不稳定性正在增加,在此过程中,阵营强化和各自生存的理论正在发生冲突。摆脱同盟进退两难的方法就是考虑国家利益,走向实用外交。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是,与其只树立各自的立场,不如重新思考一下为了韩中国家利益应该做些什么。

  韩国国立外交院国际安全统一研究部部长崔寓善指,如果以美苏冷战为根据,目前的美中竞争状况并不是冷战。现在的美中竞争是在与冷战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换句话说,中美之间军备竞赛水平还很低,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目前的情况是,把正在成长的中国视为潜在威胁的主要国家逐渐增加相互安保连带,以低水平"软均衡"的形式牵制中国。最终,2030年以后的未来,如果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与美国对等,很有可能展开接近冷战的竞争,但目前还不是极端的对决局面,因此韩中之间的外交战略也存在相当大的空间。现在是应该抱有现实性期待的时期,应该以对各国战略利益的理解为基础,把焦点放在现实的方案上,发展关系。

  韩国国防研究院主任研究委员赵南熏说,韩国在走向全球中枢国家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实际利益和国际规则等基本价值,这里的价值不是意识形态上的价值,而是对人类自由和人权的国际规范的价值。中国在遏制新冷战的到来方面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这一地区,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负责任的作用。有必要以遵守国际规范和搞活小多边合作的努力为基础,在遏制区域内新冷战的到来方面进行共同合作。

  韩国国家战略研究院统一战略中心主任文圣默说,韩中关系在建交后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求同存异。现在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加换位思考。即,要相互考虑对方的立场。为了探索韩中之间的战略合作,首先需要双方进行顺畅的沟通;其次,中国要正确理解阻碍韩中关系发展的巨大障碍——安保威胁;第三,需要通过双边多种形式的沟通恢复信任。他认为此次韩中日会谈也是反映这种意志的结果,韩中关系将能够充分取得进展。

  韩国国会立法调查处立法调查官金度希表示,与过去不同,美中两国都没有像美苏一样的绝对权力,属于各阵营的国家凝聚力并不高。从周边国家的立场来看,这反而可以看作是获得最大国家利益和信赖的外交空间。扩大阵营化格局和本国优先主义,另一个表现为多边主义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小多边主义和multi-alliance。除了同盟和安保方面之外,从气候变化等“韩中日+蒙古"的沙尘暴减排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小多者合作活性化来看,韩中之间也有充分的合作空间。除了政府间沟通之外,还有国会层面的外交团体,目前共有109名议员参与,即使政府间关系出现好坏曲折,议会或1.5轨等多个层面的外交沟通也要不断维持,这一点非常重要。

  世宗研究所研究委员崔允瀞说,以韩半岛和东北亚为中心,不得不对新冷战模式进行深刻思考,随着新冷战模式在韩国的地缘政治视界上固定下来,对韩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韩国是代表性的通商国家,贸易所占的比重为GDP85%。韩国拥护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并不是支持新冷战模式,而是为了韩国的和平与繁荣,努力奠定基本的生存基础。韩国的代表性区域战略——印太战略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所提出的包容、信任、互利三大原则与中国提出的亲诚惠容、友好互信、利益融合原则相互呼应。期待中国更加谨慎地考虑邻国的安全担忧,并通过朝鲜的无核化来缓解东北亚的新冷战威胁。

  韩国前驻瑞典大使呵泰历说,在我国很多地方自治团体结为姐妹、友好结缘的91个国家中,中国约占34%。另外,在新冠疫情时期,与其他国家相比,韩中地方自治团体之间相互间的口罩供应等合作和支援非常活跃。也就是说,无论中央政府处于何种情况,韩国和中国的地方政府之间总是敞开着沟通的窗口,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起到弥补中央政府做不到的事情的作用。韩中日三国之间有地方交流论坛,还有韩中、韩日之间的省级会议体,这样的机会也要好好利用,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使这种交流正常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蔡亮表示,中美的战略性博弈进入到一个长期化、纵深化、全面化的状态,东北亚地区目前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严重影响到这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现阶段,中国政府的历史性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追求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构成了内核,外围的三角则是"发展"、"安全"及"文明"这三大全球倡议。三大全球倡议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有力支撑。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国际社会形成一个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新型实践共同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博士周生升说,当前中日安全关系有三个突出点。第一个特点,双方安全问题的内涵愈发复杂。1、观念层面的扩大,从国家利益冲突扩大到意识形态冲突。2、地理空间的扩大,从钓鱼岛,扩大到台海,南海,印度洋,太平洋岛国。3、议题扩大,从传统的领土主权冲突,扩大到技术、经济安全问题,太空安全问题等。 第二个特点,双方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分歧加大。第三个特点,双方在安全问题上的互信陷入低谷。互信赤字的加剧可能最终会导致双方走向安全困境。“针对这一情况,中韩关系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在双边安全关系中的重要或敏感问题上,要恪守政治承诺,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和对话渠道,理解对方的核心利益关切,减少误解、误判,预防冲突,为营造互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仅靠管控危机是不够的,还要扩大合作,加大人员之间的往来和交流。当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越多,诱发危机的因素就会受到抑制,管控危机的动力和意愿也会更强。在这一过程中智库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中韩智库之间也要加大交流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副研究员袁莎指出,过去几年中韩关系确实有所降温,也有民间疏远的苗头,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在中韩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伤害了两国的民间感情,也加剧了彼此的认知茧房。加强中韩人文交流,有助于重铸重建民间情感纽带,也有助于夯实中韩战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韩关系中韩人文交流正当其时,首先高层互动为中韩人文交流注入了新动能,所以从不管是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疫情之后来看,现在都是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时刻。中韩智库在推动人文交流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第一、我们可以加强理念对话交流。两国应该摒弃的零和博弈思维和非黑即白的价值取向,共同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第二、我们可以聚焦政策对话。中韩智库首先可以瞭解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第三,中韩智库可以设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对话机制,包括借包括支持地方往来,鼓励私营部门交流。中韩两国从哲学层面、理念层面有很多相互共通之处,所以推进人文交流是消除误解,增进信任,重建信任的第一步也是必由之路。

  在讨论现今朝鲜政策与朝鲜半岛局势环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龚克瑜介绍了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的原则,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疏堵结合,以多边合作取代一味制裁;第二、双轨并行,从战术层面解决朝核问题;第三、平衡南北,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第四、未雨绸缪,以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应对;第五、换位思考,以信心机制取代“安全困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友骏表示,中日韩会议上提过的FTA工作有可能会更为艰巨,而且是挑战性也更大。现在中日韩受到的干扰因素是蛮多的,首先是包括美国因素在内的外部因素,实际上是对于未来谈判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客观事实。当前的韩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受到了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的影响,实际上失去了传统的对美和对华的这种战略平衡感。未来如果美国因素继续在其中产生一定的作用,或者韩国或日本不能够在对华政策上试图的保持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的话,可能会对未来中日韩的FTA谈判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中韩合作的途径主要有四:一、增强高层交往与对话机制;二、建立信任措施,预防误判;三、深化双边及多边经济合作;四、推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博士李宁说,中美的竞争让中韩关系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境地。这种中美竞争造成的相对比较不清晰的这种国际体系的结构,导致了现在朝核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后也导致了中韩关系现在变得更紧张。我们要避免让冷战的思维影响我们的关系。这次中日韩的峰会重点其实在于减少恶性竞争,应该发展良性竞争。产业、贸易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原来这种基于产业结构竞争力这种差别的互补性是在降低。现在中韩两国都面临很大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一些政策沟通。最后,中韩智库和媒体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今天也有很多学者提到,中韩的好感度是在下降,在这方面智库和媒体都是有责任的,双方的民众在这方面要有一个合作的向前发展的精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指出,东北亚地区现在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秩序,缺乏一个包容性的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的架构。现在中韩日三边合作的重启,对于未来破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困境来推进朝核问题半岛无核化的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各方要有诚意,也要有采取务实的外交行动,而不是相互指责。韩国现在在强化韩美同盟和对韩美日三边合作,来强化对朝鲜的军事威慑,但这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具体我们应该做的有两点,1、要重建中韩之间的政治安全的互信,使中韩关系更加具有韧性,因为中韩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尤其是在半岛问题上,我们是有共同的利益的,所以中韩之间还是要通过高层交往和人文交流来加快改善双边关系,来翻过萨德问题那一页。2、在东北亚地区还是要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中韩双方应该继续来推动重建朝核问题的多边磋商的机制,以中韩日的合作为主渠道来推动建立,比如说中韩日的一轨、1.5轨、二轨等对话,保持开放性的架构,推动构建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基础性的平台。

  韩国军事问题研究院安全战略室主任金烈洙,对于韩国来说,核心关注点之一就是朝鲜的无核化。现在的核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与过去无法相比的高度。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韩半岛的危机似乎是由韩国和美国引起的,这样的结果反而会引来加强韩美同盟的结果。最终,韩国也有可能不得不考虑核武装,希望至少像邢海明大使提到的那样公正地处理朝鲜核问题,并希望韩中两国能够朝着一致的方向发展。

  韩民族日报和平研究所所长郑旭湜表示,朝鲜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摆脱孤立的核开发国,成为核保有国,这意味着有必要全面重新调整现有的对朝政策。他认为,如果在处理韩半岛无核化问题上不考虑如何缓和地缘竞争将寸步难行。韩半岛无核化的接近方法未能摆脱“先无核化”,反而需要通过改善关系,即改善经济或外交关系,谋求无核化等模式转换。在韩朝、朝美、朝日等双边对话全部受阻的情况下,希望中国能发挥作用。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员延元镐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韩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克服了危机,但在新冠疫情时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据此看来,最近与其说是互补,不如说是接近竞争的形式。与近10年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保持相似水平不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在最近10年里减少了近一半。如果这是按照市场竞争原则自然形成的,则不能提出任何不满,但如果这是根据战略政策实现的,那么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部分。根本性的课题是恢复相互尊重和信任,中国应该将经济通商脱离政治化及改善非市场经济行为,韩国应该在所有情况下一贯适用印太战略的蓝图——“自由、和平、繁荣”及其基本原则“包容、信任、互惠”,并采取应对措施。

  韩国统一研究院规划协调室主任吴庚燮表示,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不是“新冷战”的水平,但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来看,将目前的国际状况视为新冷战的这种趋势可能难以挽回。韩国与中国建立关系的最大标准还是关系到韩国安保和生存的朝核问题。现在应该没有人认为朝鲜会弃核,10年后这样的情况将更加坚定,那么到时候韩国的战略选择也将发生变化。对于前面提到的核武装,舆论会相当高涨,这种情况对韩中关系也会成为相当大的挑战课题。为解决韩中关系,对朝核问题的实质性方案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韩国国防研究院主任研究委员朴大光说,即使韩国政权交替,韩朝关系改善前景也不容乐观。另外,如果说朝鲜核导弹是应对韩美日军事威胁的手段,那么为什么关系最好的文在寅政府时期也以核导弹为中心,让人怀疑朝鲜拥有核武器可能不是为了应对韩美同盟的威胁。

  韩国南北社会统一研究院统一研究中心主任庆奎祥指,韩中之间为了探索新的战略合作,要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的目标。但是,韩中两国在对朝核问题的相互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朝鲜在理念上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韩国作为经济共同体,是可以摸索地区稳定的国家,从这种观点来看,左右为难,只持续进行现状管理。另外,如果韩国主导统一,将成为美国的战略要地,因此中国为了巩固朝中关系,有利于国家利益,正在倾注所有的外交努力。统一的韩半岛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还需要走更加面向未来发展道路的慧眼。

  韩国崇实大学和平统一研究院教授田收米说,东北亚是一个具有巨大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自1990年以来已经崛起为有前景的投资地区。相关国家纷纷宣布了各自的发展政策并集中物质和人力资源推动。为了实现成功且高效的东北亚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成为最优先的课题。考虑到在联合国、美国、韩国的三重制裁下能与朝鲜做些什么,最终只能通过多边合作,特别是韩国的现实是有必要推进能源进口的多样化。从这角度来看,为了促进朝鲜参与GTI,提出通过多边合作和南北经济合作的方式。韩国政府应该提议开发朝鲜经济开发区,并提出南北实务者会谈的建议。

  在关于中韩战略合作的建议讨论环节,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院咨询研究委员,前驻沙特大使朴俊勇表示,为了互惠互利而合作,任何国家都一样。另外,美国在经济安全方面指出的中国不公正问题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反驳。事实上价值和体制的差异也反映在经济上。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做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主义中有可能实现,在西方经济中,我认为这会导致价格的差异。当然,美国最近也只为了本国的利益而行动。如果中国不以批评美国而告终,而是以全球善意代替美国行动,那么中国作为真正的全球领袖将会得到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韩中之间也有气候变化、大流行(pandemic)、第三国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韩国国防大学教授柳东垣说,新时代战争的情况也不同。俄-乌、哈马斯-以色列等物理领域和另一个是数字领域(或认知领域)的战争。如果说过去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力量,那么现在谁的故事情节好、具有多大的正当性就成了胜利的核心。例如,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的反战运动。现在的力量重要的是谁的故事具有影响力、具有传播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战略构想也需要新的逻辑。美中关系也不能单纯地看竞争,应该开发在竞争中解释"和平与共存"的新理论。为此,韩中两国学者之间应该不断进行交流,不要被美中竞争所埋没,应该从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视角讨论包括东亚在内的共同合作等问题。

  韩国国会未来研究院研究委员车正美说,中国如何管理俄罗斯和朝鲜,在今后中国构筑长期的全球友好环境方面,可能比同美国的竞争更为重要。朝俄问题中的任何问题,能否更积极地利用杠杆加以解决,将成为长期解决中国战略矛盾的重要钥匙。目前,欧洲和东亚都在为特朗普第二期而苦恼,同盟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或面临危机。但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比起与美国的同盟,实质性安保威胁的解决与否将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考虑如何管理朝俄问题、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表娜俐表示,比起讨论韩中关系的战略性合作,现在更需要国内自己对内对外的充实,第一是维持战略沟通,第二是共同发掘合作议题。虽然韩中之间有很多意见分歧,但是只有对话的联系不中断,才能以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进行合作。现在政府间定期化进入正常阶段令人鼓舞,民间特别是中国似乎对青少年交流非常关注。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韩中民间4千万交流。第二,要有共同利益和目标,才能说接下来的事情。定期化固然重要,但每年只谈论彼此的核心利益而分开多少有些空虚。作为共同主题,首先可以从经济层面讨论。两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供应链的稳定管理;其次,从安保层面缩小对朝鲜问题的认识差异。于朝鲜的威胁,希望中国能够更加客观地多方面进行观察。实际上,韩中两国在地区上共同受到威胁,如担心朝鲜的核开发会导致放射能污染等,这是可以立即讨论的部分。

  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院研究委员刘贤贞指,在韩中关系上,我想强调两点。第一是产生肉眼可见的成果。要以此为基石,激活此次韩中日首脑会谈的火种,夯实基石,地方交流也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新交流渠道。事实上,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相互的魅力逐渐下降,交集也变得松散。两国之所以能够积极进行的动力,就是经济上的交集,那么要开发能够发挥其作用的议程,也要摸索超越韩中双边的合作空间。比如通过共同拥有的课题:气候、老龄化问题等学术、民间层面的果断项目,得出可视性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迈出下一步。第二个最大的核心关键是信赖,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构建方案必须相当具体。前面提到了供应链,我认为供应链协议是决定今后韩中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如果韩国没有能够信任中国的具体方案,今后韩中关系有可能走向不信赖,而不是发展。如果各种交流、新合作议题都不先建立信赖关系,基石应该以再次崩溃的警觉心看待这一时期。

  韩国军事编纂研究所国防史部长桂镛皓说,今天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是求同存异。虽然在国防领域韩中合作非常困难,但实际上在中央政府几乎没有合作的时期,下级组织进行了各种合作。例如,中国军人遗骸送还问题已经持续了近10年。还有学术交流方面,例如中国军事科学院与韩国军事编纂研究所共享战争史资料等。在安保方面,韩中之间的相互立场至今仍保持平行线,因此,尽可能多地发掘可以共同合作的部分,不断加强合作,这才是韩中之间新战略合作的方案。从根本上讲,加强国防领域的战略合作是通过促进对话和交流,建立两国之间的军事互信,提高对彼此军事意图和能力的透明度。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员李东奎表示,为了加强韩中战略合作,有必要通过坦率的对话理解彼此的立场,但另一方面,考虑到韩中的国力,有必要超越双边关系问题,在全球问题上进行合作。中国正在追求“负责任的大国”,韩国也以"全球中枢国家"为目标,如果继续扩大对全球问题的讨论,期待在构建韩中信任、扩大合作范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在韩中合作方面,超越自由贸易、尊重领土、地区稳定与和平等政治立场,需要以国际规范或国际法为原则。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为基础,有助于两国超越体制,扩大合作框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岳说,目前看中韩从大的方面来讲,在角色定位上有三个方面的不同,第一个方面是战略层面,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大国,它奉行的是一个全球战略。但是在韩国来讲主要是奉献的是地区战略,主要是问题聚焦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第二个是在责任上有不同的地方,中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承担一些大国责任,主要是提供一些全球的安全产品,公共安全产品。目前韩国给自己的定位是中间国家、桥梁、国家这个地区的平衡者的角色。第三个不同是面对的压力不同。美国的一些盟友伙伴也跟着美国在后面围堵封锁中国,所以中国目前态势下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而韩国重点关心的是面对北方的核导威胁,相对于单方面的这种安全的威胁来讲,中国承担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基于这方面的认识,要寻找中韩之间的共同点,共同加强中韩之间的合作。第一个是要坚持中日韩地区合作的大方向。中日韩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个建议是要唱响中韩友好的主旋律。本质上讲中韩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没有必要为了一些第三方因素的干扰而影响中韩合作的大局。第三个就是要探索中韩合作的新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从智库、地方、民间、青少年各个领域就是要先行一步,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共同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婷指出,过去在中韩之间的合作中,我们一直秉持着这种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和求同存异的角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地区和我们之间的合作的这样一个势头,也在遭遇一种外部力量的冲击。非常关键的是,域外的一些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保护主义的这样思潮,正在冲击我们亚太地区的务实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推进中韩务实合作有几点思考: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韩国是机遇不是挑战。刚才很多韩方学者也提到,我们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个对话,其实双方都有这样很大的共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对话去努力管控和解决具体的问题。还有,我们可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碳和清洁能源等打造合作增量。中国是坚定的支持经济全球化的,而且我们也相信更加包容的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韩之间哪怕是围绕半导体产业也有很多合作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过去建交以来的一种务实合作的精神传统延续下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牧琳表示,中韩两国应该秉持建交初心,排除干扰,相向而行,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应该重视彼此的重大关切。“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中韩两国建交和发展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与半岛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故意将台湾问题国际化,这对于发展中韩关系毫无益处。另一方面是要探索新型战略合作,中韩两国在经济领域互补性很强,也有着巨大的公共利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韩已经凝结成利益交融密不可分的产业循环体系,中韩应该在彼此发展进程中做可靠和长期伙伴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明峥表示,首先应该畅通双边对话,随着东北亚阵营对抗形势愈演愈烈,有必要以双边战略规划机制为中韩关系把关定向,求同存异,展开深层次交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开发共同利益,合理管控分歧。第二,加强多边合作,在多边领域框架下,着力打造外交加国防,外交加经济,外交加科技等多种合作机制。在双边利益、地区安全、危机管控、区域合作、气候变化等共同关注的领域加强沟通,有效减少大国竞争给中韩关系带来的压力。应该继续发挥两国地方政府在促进经贸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建国家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的开放平台。最后是拓展能力交流,国家间密切的人文交流能够相互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为多领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陈鹏飞说,中韩经济合作面临波折挑战,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中韩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中韩传统经济合作模式需要调整演进。但现在推动这种中国、朝鲜、韩国还有俄罗斯这种深度的强势的交流可能还不到时机,比较务实的,就是说利用当下的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打造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互惠的自贸区协定,这是非常契合现在的时机。中韩应该都找好自己的定位,开拓很切实的产业链合作。中韩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持续稳定的经济合作,符合中国、韩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中韩民众的福祉,让我们共同期待,携手开创中韩关系的新篇章。

  在闭幕总结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研究员游光荣说,中韩双方应该为世界的安全与发展,为亚太的安全与发展,更多的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是最重要的共识。第一点是有稳定的中韩关系,应该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安全的利益方面,我们对于朝鲜半岛要和平,要稳定,要无核化,这都是我们共同的利益。第二是要处理好两个三角的关系,有一个美日韩的关系,有一个中日韩的关系。我想在这个方向上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其实我们中韩有共同的价值,不能跟着美国人所谓的价值观跑。第三是双方的关系要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应该着眼于一个协调长远的稳定的关系,要超越政党更替的影响,不要出现剧烈的不稳定,尽量不要出现剧烈的波动。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最后表示,他希望韩中关系能逐步改善,但重要的是要控制好当前关系,以免恶化。在目前有限的多种环境下,像今天会议的主题一样,新的战略合作方案有哪些,值得大家一起研究。在今天的会议上,韩中两国对地区安保问题的认识差异很大。在这样的困难中,为了战略合作,产生了需要新型沟通的想法。通过两国对核心利益的相互理解,今后应该发展加法关系,而不是减法关系,也可以考虑韩中,乃至韩中+第三国的合作等协调。有必要再次回忆起智库和媒体需要发挥作用的意见。

  (后防支援记者:郭至君)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崔银珍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崔银珍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