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天下

中评现场:两岸记者瞻张自忠事迹 缅怀英烈

2024-06-07 00:41:20
毛泽东同志题词“尽忠报国”(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两岸媒体人深入瞭解张自忠将军的生平(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聊城6月7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齐鲁之邦,忠义传世,燕赵故地,慷慨悲歌,临清就位于燕赵与齐鲁交界之地。临清人民具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优良传统,1891年,张自忠就出生在临清市唐园村一个富裕家庭。6月5日下午,中评社记者与其他来自海峡两岸的记者及部分台青自媒体人,来到了临清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深入瞭解张将军的英勇事迹,缅怀英烈。

  19世纪末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民陷入了极为悲惨和苦难的境地。张自忠的少年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度过的。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1903年,张自忠随母亲和哥哥自清,到江苏赣榆县父亲任所,在父亲那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除恶扬善的品德教育,并听到不少关于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事。于是,他幼小的心灵中植下了正义的种子,立下了救国救民、报效国家的志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产生误解,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为脱离险境,张自忠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士兵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他自己亲自率军渡河作战。部队伤亡殆尽,张将军也不幸壮烈殉国。1982年,国务院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在将军百岁诞辰之际,临清市人民政府征集国内外政界、文化界、军界名人墨宝百余幅,并刻制于碑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张将军纪念馆。

  纪念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厅,正面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手书题词“尽忠报国”。第二部分是张将军生平事迹图片陈列。第三部分是名人碑廊,由临清清渊诗社在将军百岁诞辰之时向全国征集的书法作品,然后刻制石碑,镶嵌在碑廊上,共有50余块。在参访过程中,中评社记者注意到在场的两岸同胞均神情肃穆,认真研读张将军的生平事迹,在场台胞表示深受张将军的爱国精神所感染和感动。
张自忠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中评社 马一鸣摄)
台湾媒体人在张自忠像前驻足(中评社 马一鸣摄)
张自忠将军的手写信(中评社 马一鸣摄)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官文件夹(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两岸媒体人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参观(中评社 马一鸣摄)
张自忠将军纪念碑(中评社 马一鸣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