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汇聚

《中国评论》月刊第318期内容介绍

2024-06-17 00:21:55
《中国评论》第318期目录
  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318期《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6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共刊发17篇文章,涵盖台湾、两岸、中美、港澳、国际、经济、文化等议题。

  本期“专题”栏目聚焦中美关系,刊发了《中美博弈下台湾太空工业发展态势及影响》《中美地缘科技博弈:趋势、影响与中国应策》《中美经贸摩擦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走向》《从拜登政府封锁TikTok看美国对华安全观》四篇文章。

  在《中美博弈下台湾太空工业发展态势及影响》一文中,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子旗指出,当前,太空已成为中美博弈新领域,民进党当局趁机加速发展台湾太空工业,谋求深度嵌入美西方太空供应链,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已取得一定进展。整体看,台湾太空工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部分材料及零组件领域具一定优势,中游系统整合及下游应用仍是薄弱环节,是正在努力发展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当局以利益相关者身份积极谋求参与太空议题全球治理机制,并利用太空工业军民两用的特点,大力发展“不对称战力”,对两岸关系发展及区域和平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大陆方面宜全面掌握台湾太空工业发展动向,科学评估相关风险,适时给予反制。

  在《中美地缘科技博弈:趋势、影响与中国应策》一文中,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中美在数据规则、芯片战争和AI治理三个关键战线上展开的科技战略博弈愈加白热化。美国通过投资控制、出口管制、审查机制立法等多重手段,逐渐织就一张制约中国技术进步的网,以维护其国家主权和安全。而中国则通过扩大国内发展努力和游说国际伙伴关系来减轻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并积极应对美国的施压。双方对于全球经济、未来科技发展“领跑权”的争夺正日益激烈。上述博弈的核心逻辑来自于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力量的对比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高技术企业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大国战略博弈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及与技术因素高度相关的联盟或阵营构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因此,中国应以加强科技创新、谋求自力更生作为应对挑战的主旋律,并坚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通过自身发展应对博弈,同时争取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许宁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曹晋丽联合发表了《中美经贸摩擦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走向》一文。该文基于WWZ(2013)的增加值分解框架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与分析两岸、两岸与其他经济体的价值链合作水平、合作模式及其演变,从增加值贸易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三角贸易”的新特征与新趋势,对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水平与未来走势做出科学评价。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价值链合作水平带来小幅影响,但推动向直接价值链合作模式转变;两岸与其他经济体的价值链合作模式及演进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台湾地区以间接合作和浅度合作为主,对大陆和欧美日布局出现“短链化”特征,中国大陆以直接合作和浅度合作为主,经由越南、墨西哥等第三方与世界经济产生的联系正在加强;间接价值链合作中传统“三角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出现了“新三角贸易”与“四角贸易”。最后,提出以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两岸直接价值链合作,以海外布局战略维系两岸间接价值链合作韧性,以创新驱动机制推动重点产业两岸价值链合作等政策建议。

  外交学院博士生王杉、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联合发表了《从拜登政府封锁TikTok看美国对华安全观》一文。该文表示,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要求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限期6 个月内出售TikTok给其他的非中国公司,否则将在美国全面禁止TikTok,原因是美国部分政客认为TikTok获取的数据可能会落入中国政府手中,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目前从国际传播的工具来看,TikTok作为社媒的作用异军突起。虽然TikTok可能并不认同自己作为国际传播的手段,但确实起到一定的公共外交作用。因此,从微观上说,所谓的TikTok危机只是数字时代面临的一个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娴熟,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问题需要解决。从宏观上讲,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原有的实体模式,给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本期“台湾”栏目刊发了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的《赖清德两岸认知与5·20“台独”自白》。该文表示,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号称“台独金孙”,具有特殊的“台独”基因。他的两岸认知包括“事实台独”“和平保台”“民主台独”“亲中爱台”及“兄弟之邦”等内涵。但赖清德5·20讲话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台独”告白,是“两国论”的变种、“一边一国论”的翻版。抛售“新两国论”,宣告两岸“互不隶属”。推动“新台独正名”进程,虚构“新台湾国”“国家”要素,突出所谓“中华民国台湾的未来,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炮制“民主、和平、繁荣”的“和平台独路线”,拿“民主” 说事,做足“和平”文章,抛出“和平台独”的“四大支柱”。违逆主流民意,没有善意诚意,没有半点两岸情谊、民族情感,只有敌意对抗,只剩挑衅仇视,不走和平发展的正道,执意走一条对抗挑衅的邪路。

  本期“两岸栏目”刊发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法理阐释及其实践意义》和《中华文化是两岸关系活水动力》两篇文章。

  在《“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法理阐释及其实践意义》一文中,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田飞龙表示,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国家统一问题,也是民族复兴问题。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之间建立强关联并通过主导性的理念建设和制度实践加以实现,成为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基本共识。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伦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指标。二次习马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论及“五个共同”、“四个坚定”的框架性论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岸关系领域的明确适用和政策引导,是“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发展,也是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新课题。以“民族一中”强化“政治一中”以稳固“九二共识”的历史与法理根基,以主场统一与主动治理促进两岸实质性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凝聚两岸民心,以民心与民族团结作为两岸完全统一的最重要政治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再次实现“神圣”的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性进展的深厚文化根基与丰沛政治智慧。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势、正义与秩序的主导权都在我们这边,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课题与新实践蓄势待发,前景光明。 

  在《中华文化是两岸关系活水动力》一文中,作者前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秘书长、现任新故乡智库协会秘书长苏进强指出,金门海域大陆船只遭台方海巡船碰撞翻覆事件,说明了两岸亟需建立良性互动渠道。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恶化,是民进党当局不断挑动的结果,却令台湾百姓受害。民进党上台后,大搞“去中国化”,以塑造“台湾价值”,但实际上,认同中华文化,才是塑造强大的“台湾价值”的前提,同大陆展开基于中华文化的互动交流,是打破当前两岸僵局的契机。希望刚上台的赖清德吸取教训,改弦易辙,认同中华文化,同大陆进行文化交流尝试,维护两岸和平。

  本期“港澳”栏目刊发了《港澳比较视野下语言文字态度与身份认同》《二轨路径:澳门社会治理多元的再释义与再赋能》两篇文章。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郭宇菲发表的《港澳比较视野下语言文字态度与身份认同》一文立足于港澳比较视角,根据2022年港澳社会心态民调数据对港澳两地居民的语言文字态度及身份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粤语和繁体字在港澳社会占主导地位;澳门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熟悉度和好感度明显超过香港;语言文字和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复杂的、非单一指向性关系。在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形势下,文章建议从战略层面对港澳地区的语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发挥语言资源的文化认同功效和对外桥梁作用。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资格候选人杨迪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研究员于茗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郝雨凡联合发表了《二轨路径:澳门社会治理多元的再释义与再赋能》一文。该文表示,学界一般认为澳门社会治理源于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华洋分治”模式。鉴于此,本文提出葡萄牙政府与明清政府在各自国内政治上的特殊性造就了二者在澳门地区治理处于低整合状态,形成了政府权力控制收缩的“缝隙效应”;而外来移民文化的嵌入奠基了澳门多元社会结构形态,又造就了以民间社团为代表的民间自治模式的兴起。这两点共同形成了实施意义上的澳门政府治理与民间自治的二轨路径,这正是澳门社会治理模式的核心。回归以降,“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社会治理的二轨路径呈现政府主导与社团高度自治的协调关系,让澳门社会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包容、和谐,也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经验。

  本期“国际”栏目刊发了《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动因与影响》《尹锡悦决策偏好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印“非条约联盟伙伴”能走多远?》《共建“一带一路”助力非洲安全与发展》四篇文章。

  在《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历程、动因与影响》一文中,作者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2022级外交学专业学生王贯之指出,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一个中国”政策随美国的战略需要而不断调整。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增加“一个中国”政策的构成要素和调整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逐步将“一个中国”政策“空心化”,为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提供“法理支撑”。从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之法理基础的构成元素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三公报”阶段、“三公报一法”阶段、“三公报一法六保证”阶段和“一法三公报六保证”阶段。美国将其“一个中国”政策“空心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与台海和平稳定。

  在《尹锡悦决策偏好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一文中,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陈先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薛美芳指出,朝鲜半岛作为海陆势力的交汇之处,具有海陆双重性特征。本研究专注于分析自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以来,其保守的战略决策偏好如何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演进,特别是对韩美同盟、朝鲜半岛及韩国与周边大国(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关系。通过建立自变量(尹锡悦政府保守决策偏好)、中介变量(韩美同盟加强、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化、韩国与周边大国关系变动)到因变量(东北亚地缘安全演进趋势)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尹锡悦决策背后的动因及对东北亚地缘结构的转型影响。

  在《美印“非条约联盟伙伴”能走多远?》一文中,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宗义表示,2023年,印度成为美国的“非条约联盟伙伴”,美印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两国已经正式结成针对中国的联盟。虽然美印两国在遏制和打压中国方面达成了一致,但遏制中国并非两国的最终目标。两国在通过遏制中国要实现的目标及遏制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印度对外政策具有非常强烈的投机主义色彩,中印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中国对印政策应有合理预期,试图拉住印度的努力将毫无效果,但中国在对美印关系保持警惕的同时也应有足够的信心。当前,无论中美之间,还是中印之间,最主要的竞争仍然是在经济领域。

  在《共建“一带一路”助力非洲安全与发展》一文中,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一带一路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储昭根表示,如今非洲已不再是被忽视的大陆,但其仍难以改变其长期、系统性“脆弱的大陆”的特征。正是这种系统性脆弱,使非洲的发展面临系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复杂、严峻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非洲发展的重大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而且会推进非洲的安全环境改善。通过统筹好非洲的安全与发展,既可以实现中国与非洲的产业对接,维护中国在非洲海外利益的安全,还可以破解非洲系统性脆弱等深层次问题,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本期“经济”栏目刊发了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博士林义相的《中国股票市场:始于筹资 成于投资》一文。该文表示,股票市场的定位决定其内在整体逻辑、基本框架和制度规范。本文以股票发行为主线回顾中国股市历史,得出中国股市既往的定位是筹资市场的结论,并认为这一定位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定位于筹资的股市着眼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忽视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的这个定位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虽有所变换,但其根本尚待彻底改革。中国股市亟需从筹资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并实现系统性的脱胎换骨,方能真正解脱当前中国股市的困境。作者梳理了中国股市的来龙去脉,并根据自己长期对中国股票市场基本运行机制的研究, 提出了 “控资金流出,堵系统漏洞,开资金源头,严市场监管”的政策目标。

  本期“文化”栏目刊发了的闽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阮莉的《金门“闽南文化”立县的两岸融合功能分析》一文。文章指出,1992年11月金门进入地方自治阶段,在首任民选县长陈水在的两届任期内,逐渐孕育并形成了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立县施政方略,且为继任历届县长所传承发展。把连结两岸的闽南文化作为立县主张迥异于台湾本岛90年代以来风行的社区化、本土化浪潮,体现了金门独特的生存策略。身处两岸对峙前沿半世纪之久的金门选择闽南文化作为立县之本,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闽南文化具有建构连结大陆-金门、海外-金门、台湾本岛-金门的黏合功能,是为实现金门扩大生存发展空间、寻求大陆-台湾双方支持的有效途径,是对“去中国化”政策的抗争。

  本期“论坛”栏目刊发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主办的《思想者论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及转型的机遇与对策》全文实录。本期思想者论坛由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原澳科大副校长、教授林志军和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高级研究员王平主持。评论员有: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镜湖护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刘景松,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监事长、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博士李小勤,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澳科大博士生余渭恒,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学术顾问、澳门大学教授骆伟建,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镜湖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尹一桥,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澳科大教授刘成昆,南粤集团副总经理、博士乔梁,澳门理工大学教授娄胜华,澳门大学博士生张政君。

  本期“动态”栏目刊发了《大陆多省市台办负责人到访中评社香港总部》一文。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4年6月号,总第318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目前已被中文期刊目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为来源期刊(2023-2024)。同时,《中国评论》月刊还是当前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核心学术期刊。月刊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以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理论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一国两制”理论创新为内涵,以命运共同体思维重构中美及东亚安全理论体系为特色。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