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汇聚

双C论坛:中日韩如何增信释疑?

2024-07-05 00:13:15
第三届双C论坛与会嘉宾大合影(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 郭至君 助理记者 马一鸣)6月27日下午,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双C论坛——对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析与三国关系展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在时隔4年半复办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以及地区政治格局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就中日韩三国如何面向未来,增信释疑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成功复办向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三国的合作机制非常重要,必须坚持。同时,学者们也都对日韩在各个方面倒向美国的程度表示担忧,并纷纷对中日韩三国在美国战略压力之下如何增信释疑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参与第三届双C论坛的研讨嘉宾有: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樊小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

  本场论坛的主持人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郭至君在会议致开场词,她表示,近两年本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试图以不同程度介入台湾问题,使其国际化。因此,此次论坛聚焦于今年5月底时隔四年半复办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主要想探讨在当下复杂东北亚严峻的安全局势下,中日韩三国关系的变化和未来可能的走向,并请在座各位专家评价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所带来的影响、意义,并分析中日韩三国如何在当前美国的战略压力以及俄朝联盟局势下面向未来、增信释疑,更多展开合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首先表示,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局势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日益恶化,在此形势下召开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一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表明了三国稳定改善关系、重启三国全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强烈愿望;第二有助于避免新冷战在东北亚地区的出现以及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稳定;第三对避免日韩完全选边站有重要意义;第四为中日韩合作注入新动能。张沱生也说,对比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与当前美日韩三边关系,可以看出,第一,日韩不愿意完全选边站,军事安全上靠美国,但经贸上则更看重与中国的关系;第二,美日韩三边关系建立在共同战略安全利益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未来我们要推动中日韩合作,除了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外,要始终坚持平等的原则,并与其建立起有效的管控安全分歧的机制;第三,争取使非传统安全合作成为中美日韩开展合作的重要桥梁;第四,高度重视机制建设。

  关于中日韩三国如何在美国施加的压力下面向未来,彼此之间增信释疑,张沱生提出六点:第一,必须保持与加强三方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第二,切实扩大加强三方人文交流,夯实国家间增信释疑的民意基础;第三,促进中间层对话,始终保持三国政府部门工作层对话;第四,议题应从低阶逐步扩展至政治安全等高阶议题;第五,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各种军事安全互信措施的建立;第六,尽力保持从上到下的各种对话机制,并始终避免采取单边制裁的做法。“总之,三国间持续开展多边、多领域、多渠道、多层级的交流合作将至关重要,这是三国增信释疑的根本之道。”他说。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中日韩三边合作机制建立到现在已有25年,这通常也是展示整个东北亚地区加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的政治动力,时隔四年半能够重新恢复,使得中日韩三边合作在经历疫情后能重新步入正常轨道。面对现在东北亚局势的严峻复杂的变化,中日韩三边领导人会议确实也提供了三国之间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三边对话沟通的舞台,可以进一步加深三国之间高层坦率、真诚,直接的沟通。另外,对话机制尤其凝聚和提升中日韩三国的沟通和共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态势。

  但朱锋也认为,中日韩三边领导人会晤机制本来应该成为一定程度上缓和甚至缓解美国现在强硬的对华战略打压政策的重要的机制,但目前来看,韩日已经几乎全面介入美国主导的对华脱钩断链进程。无论是在地缘经济领域还是地缘战略领域,韩日现在在中美间的选边站队已经非常明确化、清晰化。中日韩三边领导人会晤对这样的突出的话题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动作,目前看现实意义和作用依然很薄弱。关于面向未来如何加强中日韩之间的增信释疑。朱锋表示,第一,我们需要清晰,面对美国对华全面战略打压,日韩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在中美之间的积极的、缓和性的、建设性的沟通和协调作用。第二,在CPTPP框架下加强中日韩贸易合作。第三,要建立新视角、新平台,对地区安全问题要有新的协调关注甚至某种程度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说,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果是超出预期的,原因有三:第一,发表了内容比较丰富的宣言;第二,触及到了包括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比较敏感的话题;第三,中韩之间举行了比较成功的领导人会晤。他认为,超出预期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从大局观出发,不愿意看到东北亚地区的阵营对抗,同时,韩国为此的积极外交也做出了贡献。

  王俊生也指出,此次会议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中日韩关系,但不要夸大其意义,至少在尹锡悦政府任期内中韩关系改变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首先,日韩在安全上与中国的分歧加大。其次,日韩在产业链上都在对中国去风险化,不仅在政治战略层面导向美西方,也把经济安全化、意识形态化。最后,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与美西方保持一致。1992年中韩建交就是超越价值观分歧,但现在看,韩国主办第三届民主峰会,以及尹锡悦的一些讲话,都可以窥见从价值观、意识形态上对与中国存在严重分歧。总体上看,韩国同日本、美国的合作意愿超过对华合作意愿,韩国加强韩美日合作动力超过推进中日韩合作动力。同时,随着普京此次访问朝鲜,不管韩国、美国、日本国内政治怎么变,美日韩三边的安全合作和同盟化极有可能会继续推进下去,显然,其对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冲击也会继续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勇表示,东北亚地区至少有两驾马车,中日韩、美日韩这两驾马车呈现相对失衡的状态,特别是在安全与战略问题上。考虑东北亚国际关系时不能离开美国,美国因素正深刻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和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美国对华保持高压,加大了对日韩的牵引,两国也提升了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现在日韩对国际格局及国际秩序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战略安全上对我国并非有利。同时,日韩国内政治、对外战略正在转型之中。两国都想在政治和安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韩国要做中枢国家,日本致力于摆脱战败特别是军事上的束缚,强化了对国际秩序的塑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离开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去谈东北亚地区的问题。

  但在地理上,美国离我们比日韩要远得多,也不属于传统的东亚文化圈。从“邻交”角度来讲,东北亚邻国的角色更为独特。日韩要有清晰、灵活的对华政策,应避免与美国过度捆绑,选边站并不符合其根本利益。张勇说,我们思考邻居间交往的总体框架兼顾我国国家利益和周边邻国共同利益,是安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集成。基于“邻交”要有协调意识,一是激活地方对外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友城外交。二是鼓励智库提质升级,为智库对外交流便利。三是加强经贸与人文交流,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这方面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期待下一步具体政策上的跟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樊小菊说,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兼有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尤其是从认知塑造的层面看,象征意义的地位更为突出。深入理解、解读会晤的象征意义,对于认识当前东北亚格局具有启示性作用。一是这次会议凸显了发展和繁荣的共同价值追求在东北亚仍然存在并且是内生需求;二是改善双边关系,弥合矛盾分歧是三国的基本共识;三是凝聚共识维护地区稳定是三国未来的课题。

  樊小菊说,从和美日韩三国合作关系对比来看,有几点启示:第一,内容上两者对比,中日韩是经济为主,美日韩主要是安全方面;第二,形式上看,中日韩合作中各方是平等的,但美日韩合作是美国主导的;第三,效果上看,中日韩机制对地区局势起到稳定的作用,美日韩合作则明显破坏地区稳定;第四,中日韩合作机制本身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五,从现在东北亚形势发展来看,美国、俄罗斯推动阵营化的举措和效果都很明显,这一轮东北亚局势恶化和俄乌冲突的关系非常大。樊小菊认为,中日韩之间如何增信释疑主要有五点:一是要扩大共同利益;二是要深化交流,改善相互认知;三是加强应对地区重大课题的合作;四是加大中日韩合作进展和成果的可见度;五是便利三国人员往来。

  本场论坛主持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也在最后谈了他的看法。他表示,中日韩过去首先是经济逻辑,美日韩首先是安全逻辑,但经过多年的变化,因为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经济逻辑也靠向美日韩,中日韩就变成了一种社会逻辑。我们需要思考,中日韩之间的潜力有多大?有没有可能让经济重新变成主导性逻辑?中国怎样处理和盟友及周边国家关系问题?相比于中美之间,中国和日本、韩国有多大的安全矛盾?

  达巍认为,中美之间在进行极其严重的经济,特别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大国博弈,但中日韩之间何以至此?虽有,但不应该这么激烈。另外,虽然中日韩价值观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东亚民族,从来都不太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但现在日本选边站队已经跨越门槛,韩国还有没有机会更加平衡一些,这和两国内政有很大的关系。

  “双C论坛”得名于中评智库(China Review Think Tank)和中国论坛(China Forum)的首字母组合,是中评智库基金会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的创新合作项目,旨在围绕国际关系热点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展开讨论、贡献智慧,该论坛将不定期举行。本次论坛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在中评网和中评月刊上呈现。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为本场论坛主持人(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樊小菊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勇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郭至君致辞(中评社 马一鸣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