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专区

中评侧记:两岸记者甘肃行惊艶深思

2023-07-22 00:14:04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中评社 海涵摄)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酒泉7月22日电(记者 海涵)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的“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已进行至第七天。几天时间里,两岸及香港23家媒体的43名记者从兰州出发,历经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如今已经抵达敦煌。

  采访团一行走过的路线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中段,这里生态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中国交通、能源、电信、物流战略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路段,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能源资源极为丰富。沿途看风景、听历史、品美食、观产业,海峡两岸记者收获满满。

  初见惊艶——“首来者”的震撼

  “第一次、第一次,这里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台青李宣第一次来到甘肃。李宣是名为“台湾番茄红了”的台青新媒体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团队主要通过视频记录两岸生活,以期让更多台湾民众加深对大陆的瞭解。7月初,李宣在浙江参加了今年的“浙台周”活动,而后又赶来甘肃参加此次行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宣已经踏足了大陆的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见识了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在甘肃,李宣第一次见到黄河、第一次见到网红文物铜奔马、第一次吃到兰州牛肉面、第一次看到山丹马、第一次见到丹霞地貌、第一次看到雪山⋯⋯也第一次感受到气候的乾旱和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诸多第一次让李宣总是元气满满、热情万丈,对于美景美食,她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在山丹马场,李宣从下车开始快门就从未停过,还大方地向记者模仿马的呼吸;在观看张掖丹霞地貌时,她来不及穿防晒衣就冲去拍照,还热情地呼吁台湾同胞“拜托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在品尝兰州牛肉面后,她尝试去拉面,还把兰州牛肉面评为她来甘肃后吃过的最好吃的三样美食之一⋯⋯

  台青林惟纲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来自宝岛的纲钢”,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甘肃。每到一个地方,林惟纲都用视频记录下当地的基本情况和他当下的感受与心情。在夜游黄河的船上,林惟纲说,最美的风景叫“百闻不如一见”,听到的或看到的网图,都不如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林惟纲说,“希望通过我的视角,让大家看到大陆。也希望两岸交流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再见倾心——“再来者”的深思

  第二次来甘肃的《台海》杂志社社长、主编连月美和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副董事长马咏睿都有感于陇上大地的变化。连月美说,故地重游的心情仍然很澎湃。“距离上次来甘肃已经过去了7年,这次来有两个很大的感受,一是街道变得更加乾净了;二是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扎了根。”马咏睿说,“这次来到兰州,发现兰州的机场旁边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距我上次来这里大概有将近8年时间,可见这里建设发展得很快。”

  故地重游除了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发展和变化,也会使人多一些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蓝孝威也是第二次行走在“河西走廊”上,看了诸多有着中西融合元素的文物,他很有感触,“我们应该借鉴古人的智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西方文化在各种领域的交流都非常重要,双方应该互相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对垒、屏蔽。”

  是参访,更是交流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的成员来自天南海北,经过几天的相处,彼此已然十分熟络。参访途中,海峡两岸记者一起陶醉于所见所闻,互相分享心得体会;更会在闲暇时聊电影、聊音乐、聊剧集、聊娱乐明星等。

  几次聊天下来就会发现,两岸记者在看同一批电视剧、追同一批娱乐明星、听同一拨乐队的音乐,比如,在大陆很火的影视剧《甄嬛传》《知否》《琅琊榜》等同样受到台湾记者的喜欢,而优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等也是大陆记者熬夜追过的好剧;台湾记者说她会看大陆春晚的片段,而台湾的偏小众乐团老王乐队也是大陆记者爱听的乐队之一。茶余饭后,两岸记者还会交流一些国外电影在大陆和台湾的不同译法,也会互相教对方一些家乡的方言,甚是有趣。谈笑间,两岸记者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毫无隔阂。




记者参访时认真记录(中评社 海涵摄)
台青林惟纲和李宣(中评社 海涵摄)
台青李宣(中评社 海涵摄)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中评社 海涵摄)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中评社 海涵摄)
记者沈浸式体验(中评社 海涵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