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专区

京津港专家共论两岸变局与对策

2024-07-03 00:11:51
与会专家合影(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 李子宁)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中评智库基金会6月27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围绕今后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内外因素变化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主持;评论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

  与会者普遍认为,岛内政治情势和国际经济情况复杂多变,深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脉络,同时赖清德等“台独”顽固分子勾连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严重破坏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在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下,要对台海和全球形势作出客观理性判断,同时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作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发言指出,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对立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变。以2024年520为起点,两岸关系中有三组矛盾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第一组涉及中美之间战与不战的矛盾。如果台湾方面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有大战,是因为中国不能战,所以在美国军事力量保护下,大陆对台湾不敢动用武力,台湾可以在分裂行径上为所欲为,“倚美谋独”会获得成功,这就是不懂得对立统一的矛盾转化规律,大错特错。第二组涉及和平统一与“以武谋独”的矛盾。一旦台湾军方抛弃一中“宪法”的立场,成为“台独”分裂的急先锋,那么,和平统一与“以武谋独”的对立矛盾就立即进入高危阶段。“以武谋独”力度越大,导致两岸必战的概率也会越大,台湾不要心存侥幸。第三组涉及放弃与主导台湾前途的矛盾。形象言之,蔡英文主政的8年,民进党及政府虽然不上桌,但是位置留着。可是在今年的520,赖清德与民进党公然掀桌子、砸椅子,从此就失去了与大陆平等决定台湾前途的位置。

  郭伟峰说,下一个阶段大陆必将广泛深入与台湾各界共议统一,运用管治思维,发挥主导优势,践行实力统一,重点遏制与解决“台独”问题。我们是成长在和平年代的一群人,全心全意拥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略方针,全力支持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实现和平统一是我们这代人的崇高理想。对于广大台湾同胞,长期来我们全力促和,不愿意谈战。但是,对于引爆两岸关系的“台独”行径,我们有责任提出警告。在战与和的对立矛盾方面,我认为有这样的十六字对策:避战求和,止战促和,遏独维和,促统于和。这十六个字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面对的责任担当。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指出,台湾问题、两岸关系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但对于学者和战略家们而言,需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高度,放眼长远与大局,对大趋势、大格局进行理性观察和研判,提出科学应对。也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这次思想者论坛的主题定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就是着眼于两岸关系中长期发展,对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判。

  李振广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中,扑面而来的大变局使得台湾问题变得复杂严峻,更需要战略家们进行谨慎理性的思考与研判。两岸关系拉近了看,更容易看到问题、困难和麻烦;放远了看,虽仍有很多挑战,但也能够看到更多的机遇、机会,甚至可以把挑战转变成机会。而且拉长时间,也为我们主动塑造两岸关系局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空间。在大变局视角下观察台湾问题的中长期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我们超越当前的层层迷雾,客观理性做出研判,有助于我们借势、造势,在大变局中积极行使主动权主导权,主动塑造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走向,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完全统一做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表示,影响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大陆对台政策、美国因素、赖淸德“台独”政策和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其中,中美战略博弈的进程将决定台湾问题的走向,而夹在大国竞争之下的台湾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权”,从而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棋子”。作为所谓“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不会轻易改弦更张,而是会从岛内、两岸和国际三个层面大力推进法理“台独”。不过,赖清德的“台独之路”面临多重压力,既有来自岛内和美国的压力,也有来自大陆的军事震慑。此外,2024年美国即将进行大选,共和党倾向于对华极限施压,民主党则主张遏制和接触并举,防止激烈竞争陷入正面冲突。美国两党在对华战略上虽有不同侧重,但我方不应心存幻想。

  袁征指出,总的来看,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不会平坦,将会更加颠簸,两岸对抗将加剧,甚至不排除出现惊涛骇浪的局面。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表示,2024年5月20日赖清德在就职讲话中,抛出了升级版的“两国论”,大肆宣扬“台独”论调,煽动两岸对抗,致使两岸关系更趋紧张。那么,未来两岸关系走向如何,自然也就成为备受两岸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几年,影响台海局势走向的因素会更加复杂多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激烈程度;二是美国打“台湾牌”的频次和力度;三是两岸关系的恶化程度;四是国际社会在台湾问题上秉持态度的变化;五是台湾民众对“台独”风险的认知程度;六是世界动荡变革期的演进速度。

  王英津说,从根本上说,两岸关系的稳定程度,以及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点,将成为未来台海局势走向的关键因素。当下美国试图通过打“台湾牌”增加自身在中美博弈中的筹码,同时借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然而,美国的这种策略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剧中美战略对抗;二是加剧台海局势紧张。

  王英津指出,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局势仍然处于重要风险期,挑战明显增加。未来几年台海局势的走向将充满变数,让人难以对两岸和平前景抱有乐观态度。目前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努力使台海局势不再继续恶化,或恶化的速度变慢。但总体上看,也不必过于悲观,目前美、陆、台三方的矛盾尚未激化到必须要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的地步,同时各有自己的阶段性战略工作重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经济领域明显体现,“三变”加速呈现:一是世界之变。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之变;二是时代之变。2024年是地缘政治的大年与地缘经济的大年碰撞共振的一年;三是历史之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奇迹极大改变全球经济图景,亚洲世纪加速到来,中国和印度则是亚洲经济的引领者。

  张运成指出,基于以上,国际经济关系处于重大结构性调整期,中美经济表现和博弈关乎世界经济走向,“三期”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合作的“中国经济周期”,因为自身经济减速、调整、转型,之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影响呈现新特点;二是竞争、博弈为特点的“美国政治周期”卷土重来;三是世界经济进入清算周期,各种矛盾加深难以调和,恐遭遇不期而至大危机,进入暴力调整期。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则之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大拼之势。

  张运成指出,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考验两岸产供链的粘合度;二是两岸政治关系紧绷状态下考验两岸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活力,大陆在拼经济,台湾在拼政治;三是中美激烈博弈下台湾高科技产业成为美规锁中国大陆的武器,而一旦台湾的高科技产业被美国“武器化”其荣光难持久;四是台湾被捆绑在美国战车上,经济迟早被掏空、吸干极限情景下将会崩盘。

  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表示,影响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其中值得关注五点:一是赖清德是否仍激进“台独”;二是民进党内鹰派是否仍当道;三是在野党两岸立场是否正确;四是美国是否冒险用台湾棋子;五是大陆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与主动权。而赖清德的“新两国论”、“倚外谋独”和“文化台独”,不仅切割了两岸的关系联结,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的伤害,也与和平背道而驰。另外,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美国政坛“反中”氛围浓厚,加上蠢蠢欲动的军火掮客,争相支持民进党走激进“抗中”路线,遂行“以台制华”的图谋。即便选前拜登政府不希望在俄乌、巴以外再增冲突,但大选后的中美结构性问题将继续存在,台湾作为“棋子”被推上冲突前线的几率可能大增。

  黄清贤说,短期而言,民进党塑造两岸“肃杀”气氛、美国政客炒作“反中”气氛,给台海形势造成一波又一波的惊涛骇浪。但是两岸关系的客观情势不随“倚外谋独”及“以台制华”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两岸的地缘政治、经济纽带、历史文化、民族感情等关系,乃至于世界的东升西降、南北平衡趋势,都决定了大陆掌握两岸关系时与势的主导权与主动权。两岸融合发展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将成为和平统一坚实基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陆自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实现两岸同胞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则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将指日可待。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表示,随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国家统一的目标愈加清晰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越是接近统一目标的实现,涉台外部势力对中国的焦虑就越大,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就越强,外来势力与岛内“台独”势力的勾结就越紧密,岛内“台独”势力充当棋子冲撞两岸底限,“倚外谋独”“以武拒统”“以武谋独”的意图和言行也越加强烈。换言之,目前已经进入到国家统一前、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时刻。

  朱松岭指出,国家统一的目标正日益临近。尽管当前两岸关系进入到了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但我们不仅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要更加信心百倍。在面对外部干涉和岛内“台独”势力的挑战时,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策略,稳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正如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关键时刻一样,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过去,光明的未来终将到来。只要两岸正义的力量携手共进,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换言之,历史的长河在此汇聚,国际、两岸风云激荡,正是在这最深邃的黑暗之中,蕴藏着国家统一目标必达的曙光初现。国家统一的宏伟目标在这片浓重的夜色中愈发明晰,我们正迎接着一个新的黎明,那光明的未来,必将在这片黑暗的尽头,熠熠生辉。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罗祥喜表示,影响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险与挑战很多,其中有三个风险挑战最值得关注:一是是民进党“双少数”政府为了巩固政权、掩盖执政弊端,对内的政党竞争和朝野斗争,以及在两岸关系上,都可能走更加激进、极端的路线,以争取绿营同温层的支持;二是美台军事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更加露骨,美国“以武助独”、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互相配合,可能严重冲击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底线;三是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的干涉挑衅,台海冲突风险有增无减。

  罗祥喜还认为,从若干结构性因素来看,大陆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大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民共识和全民意志,而综合实力的提升更增强了大陆的定力、增加瞭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和能力;第二,在台湾,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仍是民众的普遍认知,大陆的对台政策主张也不难理解,主流民意并不支持“台独”;第三,在国际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际常识、国际共识和国际现实,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因此,可以说,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并不悲观,两岸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统一!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表示,赖清德上台后,罔顾民意支持基础薄弱的现实,反而展开强势执政。民进党当局加深对美依附,加剧两岸对立,扩大对非绿政治力量的打击力度,甚至试图利用执政地位恐吓主流民意。民进党当家闹事,利用掌握的社会力量对持不同民意的群体施加压力,甚至不顾社会反对,不惜以制造“制度危机”的方式打压非绿阵营。同时,民进党加大两岸对抗,最近甚至提升大陆旅游警示为“橙色”。民进党的行为说明他们不但不在意台湾大多数民众的想法,反而试图利用执政权力恐吓瓦解主流民意。赖清德当局的做法意味着民进党在塑造民意的问题上已经放弃了原先较为隐蔽和“柔性”的做法,全面转向打压和恐吓的“刚性”方式,试图强迫岛内民意支持民进党的对抗政策。

  陈星说,赖清德当局强行重塑民意的做法把自己放在了主流民意的对立面。民进党不顾民意强势打压非绿阵营的做法激起了岛内民众的危机感与不安全感,使赖清德的民意支持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时,两岸和平发展一直是台湾民意的主流,不管民进党如何歪曲与欺骗,却压制不住两岸人民要交流要发展的美好愿望,赴大陆交流与旅游者络绎不绝。可以预见民进党这种逆主流民意而动,甚至想强行压制与重塑民意的做法未来会引发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也会引发岛内政治斗争的激化,台湾社会的民意反弹也会越来越强烈,终至成为民进党不可承受之重。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中评社 李子宁摄)
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中评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社 李子宁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中评社 李子宁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中评社 李子宁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