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数据

中评数据:垃圾费扰民 缓行获肯定

2024-06-11 00:11:35
图1 2021年8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垃圾征费议题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2023年6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垃圾征费政策的抵触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6月11日电/5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暂缓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垃圾征费,没再公布日后的落实时间表,香港社会近来围绕该议题的纷争终于告一段落。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统计数字后得出结论:特区政府暂缓垃圾征费的决定符合主流民意,多数舆论认为当前不具备实施该政策的硬件配套设施,市民也普遍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与习惯,在这个阶段并非推行垃圾征费的合适时机,故乐见特区政府能够根据“先行先试”的结果,并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及时对政策的落实步伐作出调整。

  自立法会正式通过垃圾征费以来,香港社会多次在该政策的原定生效日期即将到来前出现质疑声音。如图1所示,在今年1月,社交媒体涉垃圾征费的声量与关注度飙至近3年以来的峰值;今年4月,垃圾征费“先行先试”计划及彼时刚生效的“走塑令”所暴露的问题,也令该议题在社交媒体创下了次高的热度峰值。不过,在特区政府因应市民对垃圾征费的反弹,多次宣布押后实施日期后,该议题的社交媒体热度也会随之迅速降温,直至政策的原定生效日期再逼近前才再度上扬。但此次特区政府宣布暂缓垃圾征费,不再公布具体的落实时间表,很大程度上已疏导了市民对该政策的疑虑与不满,预期垃圾征费议题再在社交媒体回潮的可能性不高,其声量与关注度接下来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

  由图2可知,自垃圾征费首度在2023年7月被推迟以来,香港市民对该政策的抵触情绪占比长期处于高位,唯有在特区政府三度(分别为2023年7月、2024年1月及5月)宣布押后或暂缓政策之际,才在不同程度上纾缓了公众先前高涨的抵触情绪。而5月特区政府正式叫停垃圾征费后,社交媒体对该政策的抵触情绪占比更是疾降至20%,是近一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可见,特区政府此次根据实际情况与市民呼声及时调整政策,有效回应并化解了主流民意对该政策长期累积的抵触情绪,在很多市民看来是十分正确且值得肯定的举动。有观点表示,不会把特区政府剎停垃圾征费看作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反而很欣赏其能够做到进退有度、及时转弯,不是为了急于求成而漠视现实问题将政策强行上马。

  此外,被称为“走塑令”的管制即弃塑胶政策,已于4月22日先于垃圾征费正式生效。据图3可知,今年1月至4月,社交媒体关于“走塑令”的抵触情绪占比高涨,一直维持在五成以上;但在政策落地一个多月后,不满声音开始有所减少,抵触情绪占比从4月的79%降至5月的43%,可见有部分市民正在逐渐适应和接受这一新政策,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更环保的行为习惯。不过,相较于垃圾征费,“走塑令”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故才能在短期内获得部分舆论的谅解。但垃圾征费这一影响面巨大且涉及庞大经济利益的政策,若在不恰当的时机仍然选择硬推,预期将较难出现与“走塑令”类似的民意反弹下滑现象,更可能在公众的抵触心理反噬下,导致实际的执行效果远逊于既定目标。

  通过归纳总结社交媒体上有关垃圾征费议题的讨论,发现主流舆论虽然反感在当下推行该政策,但亦有许多声音认同其推动减废回收的政策立意良好,只是目前没有成熟的客观条件与市民足够的环保意识作为支撑。

  图4统计了今年4月以来垃圾征费政策“先行先试”计划的相关数据,其中两项衡量垃圾征费政策可行性的重要指标——指定袋平均使用率与垃圾弃置量下降率的表现均不甚理想。首先是指定袋平均使用率,由于商场、食肆、院舍与政府大楼等场所需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层的要求,因此其平均使用率都相对较高;但管理相对宽松的公私营住宅住户,其平均使用率却连4成都不到,其中三无大厦的平均使用率更只有20%。而在垃圾弃置量方面,公私营住宅、食肆、院舍和政府大楼较试行前的弃置量大约减少了10%至20%不等,其余试点的垃圾弃置量则与之前相若。

  由此可见,尽管缩窄至如此小的范围之内试行垃圾征费,已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市民弃置垃圾的行为进行监管,指定袋平均使用率的数据也差强人意,日后若真的落实政策,可以料想将出现大范围的违规弃置垃圾。况且,即便在一些免费袋平均使用率较高的场所,其垃圾弃置量也没有较以往明显降低,难免不让人质疑垃圾征费对于促进减废回收的实际成效。

  从图5可见,香港市民支持暂缓垃圾征费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当前香港社会尚未形成回收环保共识(关注度占比39%)。这类观点表示,垃圾征费政策的关键点并非如何收费、如何惩治不法行为,而是在全社会构建支持环保事业的普遍共识,进而让市民自发践行减废回收理念。还有舆论表示,目前香港市民和商户对于垃圾征费的接受度和配合度均有待提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推行征费,很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广泛民怨。

  此外,回收配套设施不足(关注度占比20%),也是较多市民对该政策存在疑虑的原因。以厨余垃圾的回收处理为例,厨余垃圾占香港总体弃置废物30%,且回收成本高。“先行先试”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香港整体的厨余收集点的数量和覆盖程度依然不足,不少观点都反映厨余垃圾收集点的回收处置十分不便。还有市民表示,有时候清洁人员没能及时清空满载的厨余机,一些居民就会把厨余放在厨余机旁边,导致厨余机附近经常传来阵阵恶臭。不仅厨余机,“绿在区区”回收网络的各类环保站、便利点、流动点等都需要加强建设完善,没有高效、便捷、充足的回收站点,仅仅依靠征费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市民的环保习惯。

  还有部分市民主要出于经济压力原因而反感垃圾征费(关注度占比15%),在经历新冠疫情长达三年的冲击后,香港的经济民生需时复苏,在此背景下推行垃圾征费,对于基层市民与中小企业而言无疑百上加斤。另垃圾征费操作细节不清(关注度占比14%)与前线人员(包括清洁工与物管等)工作量倍增(关注度占比12%)等问题,也是市民认为的应该叫停垃圾征费的原因。有观点表示,暂缓垃圾征费,可为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明确、宣传征费的具体操作细节争取时间;香港也可在此期间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探索智能化、机械化的垃圾分类与收集设备,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所必需的配套设施。

  如图6所示,香港特区政府已根据当前落实垃圾征费所存在的阻力,制定了未来一年推动减废回收工作的重点计划。首先是加强宣传教育,透过向公私营住宅住户派发免费指定袋,促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环保意识与习惯;并联合商会、团体与学校,持续深耕环保回收宣传教育。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也将在未来积极扩展各类回收配套设施,如将目前的“绿在区区”回收点增至4倍并延长营业时间,增设最常为人所诟病数量不足的厨余回收桶及收集点等。面对堆填区日趋饱和的问题,除了减废回收外,香港特区政府也从另一个路径切入,计划加快建设垃圾焚化炉,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发电供能。足见,虽然垃圾征费政策暂时落幕,但特区政府推动减废回收、管控垃圾弃置量的步履并未停下,此路不通转则及时转换跑道,充分展现了特区政府务实、灵活的施政作风。

  中评智库认为,暂缓垃圾征费政策,是香港特区政府聆听民意、尊重事实数据并综合各方权衡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以民为本、务实贴地的施政作风。环保与民生绝非天然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因此,特区政府接下来的关键工作是要充分利用这段缓冲期,一方面加快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市民养成减废回收习惯;另一方面则强化科普宣教,广泛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相信待客观条件成熟、环保共识凝聚之际,必将能够达致政策的初衷,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推动香港进入更洁净的环保之都境界。

  (记者:林昊,分析师:方来牟,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3 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走塑令”政策的舆情声量及抵触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垃圾征费“先行先试”计划各类试点单位的指定袋平均使用率及平均垃圾弃置量下降率统计(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香港社交媒体支持暂缓垃圾征费各主要原因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特区政府针对垃圾征费政策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