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点

中评关注:两岸青年分享交流经历 深情难忘

2024-07-04 00:39:21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舒刚波(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海涵)2024两岸青年峰会“青·历”分论坛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来自两岸的青年代表分享交流纪实、展开主题对话,并共同见证了两岸青年短片征集大赛的颁奖。

  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舒刚波致辞时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两岸青年朋友要树立伟大理想,要珍惜美好的时光,要促进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台湾青年的参与,两岸青年要积极促进交流交往,增进瞭解,积累互信,从交流交往走向交融交心,以青春的小我铸就民族的大我,共创美好未来。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表示,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崭新的时代,正以中国式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希望两岸青年发挥创造力、创新交流形式,增进友谊,共创美好未来。

  在“青·历”两岸青年主题对话环节,6位北京大学两岸青年分享了投身于两岸交流的亲身经历。

  北京大学教师丁宁曾作为大陆高校师生代表团的成员赴台交流访问,通过小小的乒乓球,连接起两岸情谊。丁宁表示,在台湾同一些台湾青年进行了乒乓球的交流,由此感觉彼此更加亲近了,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在这次交流中,也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魅力以及两岸真正的血脉相通。相信在两岸青年的交流过程中,彼此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陪朋友,一起携手创造更多可能。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教师郭雅颂曾全程跟随和记录了马英九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参访活动。她表示,马先生的北大之旅不仅是文化之旅,更是友谊之旅、和平之旅。北大的地标未名湖从高处复盘是一颗心形,我们也把这颗心形定格进了给马先生做的纪念视频中,并寄语两岸青年可以在未名湖畔开启新的交流。

  北京大学学生陈诗婳也曾作为大陆高校师生代表团的成员赴台交流访问,她表示,很幸运能够在台湾收获了那么多珍贵友谊。“在当时9天8夜的行程中,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晚上。我们一遍又一遍举杯拥抱,《再见》这首歌唱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讲不出‘再见’。好在真情比海峡更深,今年的4月我们又见面了,当时老朋友们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认出我们,远远地朝我们招手跑来,那一刻,重逢的信息完全包围了我。”

  北京大学学生马安妮来自台湾,目前就读于历史系,即将攻读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她表示,自己从小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并憧憬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她说,文学和历史于她而言是一个重认祖国的过程,通过4年的历史学系,她读了古今中外各种史料,揭开了一些之前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塑造了正确的历史观,也在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发现了中国文化之美。马安妮说,她还通过当代文学作品看见了祖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艰辛过程。“我希望尽一份微薄之力传递中华文化及历史纸媒,向台湾亲友介绍更多关于历史与文学的知识,促进两岸交流。”

  北京大学台湾学生杨皓程来自台湾新竹,目前就读于金融学专业。他表示,自从入学以来,他积极担任了北京大学台湾招生推广小组的组长,参与筹办了多场宣讲会,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宣讲的方式,让更多岛内青年瞭解北大、瞭解大陆。在宣讲中,他们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切入,为岛内青年提供最真实客观的升学指引。

  最后一位分享的同学同样来自北大,并曾跟随大陆高校师生代表团赴台交流访问。他表示,希望两岸交流更加亲密,能够有机会再到台湾。

  分论坛最后,“京彩台湾”两岸青年短片征集大赛颁奖仪式举行,获奖选手代表分享了其创作感受。

  2024两岸青年峰会由国务院台办、教育部、全国青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此次峰会以“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举办主论坛、分论坛、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宣介会、京台青年生活节、两岸青年数字音乐夜等青年交流活动。峰会创办以来,累计举办交流活动150余项,吸引6000余名青年朋友参与,已成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共同奋斗成长的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教师丁宁(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教师郭雅颂(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学生陈诗婳(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学生马安妮(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台湾学生杨皓程(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大学学生分享(中评社 海涵摄)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