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8年6月号,总第126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主 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顾 问:徐鹰(中国评论月刊社务委员会主席)

主持人: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评论月刊学术委员)

策 划:郭伟峰(中国评论月刊社长)
    周建闽(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

评论员:马 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钱维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
    罗 勇(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翟 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巡视员)
    周 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
        博导)
    高祖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
        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执行人:罗祥喜(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王 平(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时 间:二OO八年第六次(总第一百二十六次)
地 点:中国评论北京办事处会议室


座谈会现场


  郭震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评论月刊学术委员郭震远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还是关注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有关全球变化问题,实际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因此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包括相互争论。

  马中:美欧利用气候设局
     中国要坚持立场思考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个议题,我认为虽然不能说这是个假议题,但是认为其中有一定的“伪”成分。我不是说它在科学上是伪的,而是在政治上掺杂进了一些伪的成分,甚至在经济领域也有一些。不能说是“伪科学”,而是这个“科学”夹带了一些“伪政治”、“伪经济”的成分。但就是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中国人认真思考。

  欧美利用气候问题设局
  中国尚未赢得主动

  首先,气候变化原本是一个科学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发现、认识,完全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比如某种物质的含量增高、温度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环境的改变,这是科学发现。

  当这个科学发现得到一定共识之后,开始渗入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一直上升到国际政治的层次。就是在各国政府之间,直到联合国大会这个层次,相互讨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态势,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就是科学证据不断支持相关政治决策、经济决策。IPCC出的这些报告,还是大量基于科学发现,然后被提到政治角度来谈。

  到了政治层面,有时候科学研究本身的意义,就会或者被过度采用,或者是加以扭曲。

  到今天为止,我认为基本上可以这么看,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如果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基本是欧美在设局,而且主要是美国在设局。而中国长期以来,或者说从京都议定书制定之日起,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是被欧美牵着鼻子走。虽然我们有时态度表现得很强硬,可以不接受、不承诺,但是并不代表你有自主权,中国基本没有达到自主的状态。包括我们最主张的观点,就是所谓技术转让、资金支持,似乎这是自己的权利,如果美欧不满足,我们就不同意。实际上,恰好这两个问题,就是美国设的局。

  换句话说,美欧已经将这个问题引到这样一个死胡同,似乎是祇有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才能解决所谓气候变化问题,但是这两件事恰好主动权在欧美。因为钱是他们的,技术是他们的。如果美欧不给你技术和资金,或者延迟给你,不兑现他们的允诺,另一方是丝毫没有办法的。祇能等,或者祇能要,祇能反覆强调。

  视国家利益高于全球利益
  但这也是美国成熟的标志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中国自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观点,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呢?我关注了很长时间,包括那些欧美很高层的参与谈判的人士的言行。我觉得美国方面有几个很基本的原则。比如党派认同高于国际公约的利益,换了一个党执政就能从原本商定的“京都议定书”退出去。克林顿签了,一换了共和党的布希,就退出去了。换句话为,美国的党派对国家利益有自己的哲学理解,或者说价值观理解;他们将自己党的利益视同美国的国家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应该说,这是美国非常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美国将自己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完全置于国际政治之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