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察
2008年7月号,总第127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三大关键
谭中(美国)
旅美教授
  两岸自然“同一”
     
  我在海外生活了半个世纪有余,但中国人的相貌、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气质和中国人的情感未有丝毫退化。每次我访问大陆和台湾都是既熟悉又亲切:使我觉得自己回到故土(虽然我没在台湾生长,只访问过五次,在台湾生活的总共时间不到一百天),觉得海峡两岸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大陆和台湾是自然的

  “同一”,马英九新政权的成立标志着任何国际、国内摧毁这一“同一”的企图统统失败了。

  最近在马英九上任的期间访问台湾,我更有三大直觉:(一)台湾民主体制富有活力,群众对政治的关怀和认识水准都大大超过美国;(二)台湾社会富有中国传统的人情味,川震灾难在台湾社会激发出浓厚的“同根”之情是在海外其他地方所见不到的;(三)海峡两岸政治成见很深,必须花大力来化解,如果各方面引导得法,两岸将会有光明前途。

  怀着这种乐观情调,我认为要使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有三大关键,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认清形势、兄弟情谊、存同求异”。

  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首先,要“认清形势”,要看到二零零八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要看到这形势的大转变是由于台湾岛内强大的动力所驱使,大陆只起了暗中配合、默默祝愿的作用。回想起二零零零年由于国民党执政集团内部分裂,在总统角逐中因为宋楚瑜、连战和陈水扁鼎立而使民进党侥幸执政,当时北京当局有点措手不及,对未知数陈水扁被动地采取“察其言、观其行”的策略。今年马英九挽狂澜、搞了一场“颜色革命”(台湾政治从“绿”变“蓝”),这是彰明较着的大好形势,和八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诗经》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陆和陈水扁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和马英九应该是“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性”,可以“同明相照”、“同好相留”、“同恶相助”、“同情相成”;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表达的话,北京当局有了和台湾泛蓝元老连战与宋楚瑜的“共识”,有了和萧万长与江丙坤等人的深层交心,已经可以把马英九新政权当作战略合作伙伴。大陆舆论要清楚地看到并且大张旗鼓地宣传:北京当局和马英九新政权之间已经不存在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我认为要“认清形势”,对当前台湾局势的巨大变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采用两个辩证的出发点:(1)“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不是马英九而换了任何候选人,国民党恐怕无法把台湾执政权夺回来的。当前的“英雄”是马英九,这毫无疑问。我最近在台北看到处处是“马上”、“陈下”,“马”和“九”的符号已经进入市场文化、甚至渗透民间风气,这一切都是“英雄造时势”。然而,我们却不应该忽略那“时势造英雄”的重要一面。

  台湾当今的“马英九现象”并非偶然产生,也不是某个人命注定,而是海峡两岸形势发展趋势所必然形成的。发展趋势的具体内容可以用十六个字形容:“中华崛起、台湾入局、手足难解、同根不煎”。在六十、七十年代是台湾和香港以“小龙”形象崛起,改革开放以后,中华“大龙”腾飞,中国变成亚太地区发展的龙头。“中国造”遍天下,这“中国造”中就有台湾的贡献。正当陈水扁之流倒行逆施、搞“去中国化”之时,一个有台湾参加的“中华民族的经济圈”却在形成。这是当今台湾副总统萧万长早就于二零零零五年十一月在厦门说过的,当时他还说了:“两岸四地可以打造共同市场,进行经济整合,是‘一加一’大于二”。马英九的崛起其实是“中华崛起”与“台湾崛起”的表现形式。

  有观察家认为:马英九这次胜选,陈水扁是帮了忙的。如果陈水扁没有把台湾经济搞得一团糟、没有积累四点六二兆台币的赤字、没有把国有资产掏空、没有造成通货膨胀等等,马英九也不会赢得这么轻松;马英九的兴起又是钻了民进党内部危机重重的空子。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陈水扁千方百计阻挠“三通”、搞“去中国化”而使台湾不能利用中国崛起、大陆日益兴旺的大好形势使台湾经济走出困境,也使民进党自绝于选民。这些都构成了“造英雄”的时势。这种时势证明海峡两岸“手足难解”,要求海峡两岸“同根不煎”。马英九对这一形势当然是看得清楚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