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传真
2008年8月号,总第128期

【 第1页 第2页 】  
冷却塔倒掉之后:朝鲜核危机的阶段性反思
沈逸(上海)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

炸毁冷却塔,朝鲜弃核重要一步。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朝鲜再度成为世界主流媒体的聚集之地,就在这一天,朝鲜炸毁了著名的宁边核反应堆那高耸入云的冷却塔。冷却塔的如期倒下,标志着朝鲜对于核设施去功能化的阶段性进展,朝着“最终废弃”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倒下的冷却塔扬起了巨大的尘埃,尘埃落定需要时间;虽然漫天尘埃让人看不清方向,不过也提供了难得的冷静思考的时间。从一九八七年宁边五兆瓦石墨反应堆建成,到二○○六年朝鲜进行的疑似地下核试验,然后是二○○八年摧毁冷却塔,现在确实是一个对朝鲜半岛核危机或者说核问题进行阶段性反思的机会。

  国内政治需求是支配朝鲜
  在核问题上行为的根本原因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开始,朝鲜行为的动机就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朝鲜追求的是“安全”,开发核武器也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换言之,如果有能够让朝鲜满意的解决方案,核武器也不过是个准备用来放弃的筹码。有人认为,朝鲜追求的是“实力”,就是要真实地掌握和拥有核武器,即使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朝鲜也会坚持到底。就二○○二年至今的朝鲜核危机发展进程,以及朝鲜在六方会谈内外的表现来看,基本可以判断:朝鲜的国内政治需求是影响朝鲜在核问题上行为的根本原因。

  所谓国内政治需求,就是塑造并强化金正日个人的权威,通过将其塑造成为一个超凡魅力型权威,来稳定朝鲜的国内政治局势。金正日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原因是因为他是金日成的儿子,金日成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其权力来源于个人的经历,属于韦伯所说的魅力型权威;金正日刚刚上台时,其权力来源于传统,子承父业的传统。要把一个传统型权威转化成为魅力权威,需要某种能够通过宣传机器进行放大,加工和塑造的材料。带领朝鲜人民做到金日成都没有完成的事情,造出原子弹,彻底保障朝鲜的安全,这是最好的政治宣传材料。这一国内政治的需求,使得“朝鲜对于核武器的追求”,以及“朝鲜已经拥有了核武器”这两个“话语”成为了一种不容否定、不容置疑、不可触碰的禁忌。

  这一国内政治的需求,可以通过整个谈判过程中,朝鲜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加以证明:一方面,朝鲜在各种公开发表的文件中,以及面对面的交谈中,以某种特殊的咬文嚼字的精神来寻求各方,尤其是美国对于朝鲜“核”地位的确认;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满足朝鲜方面的特殊需要,即不从口头上公开挑战朝鲜“已经是个核大国”,那么在实际的行动中,朝鲜并不介意采取摧毁核反应堆冷却塔这样的措施,并向美国提交大量的内部文件。即使这样意味着朝鲜失去了最主要的成熟的核原料的来源,意味着向美国敞开朝鲜极其脆弱的乃至并不存在的核武库的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谈判代表希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通过在字面上的让步,即不再使用“放弃核武器”的字眼,而使用了更加模糊的“核设施”、“核材料”、“核设备”等术语,在满足了朝鲜方面对于“核武器”的心理需求之后,才推动了后续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祇要外界能够满足朝鲜的国内政治需求,即满足朝鲜最高政治领导人的心理安全与巩固个人政治地位的心理需求,那么朝鲜方面并不介意在谈判中做出重大的让步;换言之,朝鲜既不愿意为了核武器而不惜一切代价,也不心甘情愿地在北面为中国站岗放哨。这种心理需求在外交领域的表现,就是美朝进行直接的双边谈判,朝鲜为此采取了特殊的手段。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