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西方偏见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11:36:34


 
  获奖者的理论早已有之,和众多理论一样,其实关注的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个层面,从而通过繁琐的数学模型推演而得出所谓创新。但是,这样的经济学研究,已是钻了经院主义的牛角尖,偏离宏观大势。经济学非纯粹学术,更不是完美的数学模型阐发。经济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更是动态多维的大系统。纠缠于经济生活的某个方面和市场的某个环节,进行“深耕细作”的探究,这样的经济学也许越来越逻辑化,或者在某个细节可以实证,可以通过数理推演得出局部的因果关系,但却无法解决全球化的宏大命题或单一国家的市场难题。这样的经济学是精英或经院学派经济学,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劳动”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人文关怀,而且是用“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自然让人感到书斋里的经济学家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温度”。然而,不管理论多么高深,不管经济学家如何进行“实证研究”,都摆脱不了肇始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体系。靠着这套经济学体系,西方牢牢掌握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这就是被西方奉为圭臬甚至是武器的市场经济。因此,无论经济学发展出多少分支,不管西方出过多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是市场经济的追捧者。

  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家也好,西方政府也罢,除了特殊的危机时期(如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都笃信“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力量,不愿让“小政府”变成干预市场的大政府。这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即使西方主导了全球经济秩序,或者通过强势货币抑或动用贸易壁垒将危机转嫁到全球—这也是全球化的真相。

  然而,经过华尔街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然后是特朗普时期的单边主义,西方世界不仅西方经济学体系的红利消耗殆尽,也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名声,更使西方尊奉的全球化变了味道。

  经济秩序激变不能只看西方

  疫情阴霾下的全球化遇到更大挫折。全球供应链阻断,能源荒和芯片荒弥漫全球,然而西方尤其美国,拯救经济的药方还是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胀,利用美元强势地位让全球为美国危机埋单。当然,这也让美元名誉扫地。美国如此,日本和欧洲也是这样,除了拯救经济的工具不多,更多的是其货币版权和市场霸权的依赖,因此笃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和市场霸权转嫁危机。

  回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他们研究的确是圈内有名,但也只是300名获奖大名单中的三位而已。他们获奖前不能给美国、西方或全球经济提供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获奖后也只是提升其知名度而已。无论“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性的贡献”,还是“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都非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药方。这样的“贡献”让经济学家获益,却是偏离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靶心。

  诺贝尔奖评委会也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狭隘误区,全球经济秩序发生激变的现实下,评委会的大佬们依然青睐西方经济学家,这本身就是西方式偏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