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马逢国:香港政坛衍生很多小型团体乃健康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11-09-02 00:39:46


全国人大代表、新论坛召集人马逢国先生。
  中评社╱题:“马逢国:香港政坛衍生很多小型团体乃健康现象” 作者:刘乃强(香港),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本刊学术顾问

  香港区议会选举因为将出现进入立法会的“超级区议员”而更为引入关注,香港政党政团为此展现的热情似乎也超越以往。日前,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代表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新论坛召集人马逢国先生,请他就今年将举行的区议会选举给出他的观点。

  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支持应该支持的人

  刘乃强:今年的选举…比如工联会,新民党等等,在香港的建制派阵营突然多了那么多“山头”出来,你有什么看法呢?

  马逢国:我觉得所谓建制派,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每一个团体都应该有各自的目标和想法。现在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大局,“建制阵营”只不过是相对的意识形态接近,但事实上看不到太多的所谓的“阵营”的问题。选举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状态,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依自己的能力去执行自己的计划,起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长期支持朋友议政、论政。既然有一群朋友决定参政,我们也觉得值得支持的话,那么我们就帮他们积极争取。至于说“建制阵营”,我一直没有这种想法。总之,就是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支持应该支持的人,我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

  总的来说,我们最后有可能会支持大概二十个上下的朋友去参选,但现在还不能确定,仍在谋划中,正在努力争取。当然,要参选肯定是必须具备几样东西,第一个是“人”,我们是“以人为本”,即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要有人有兴趣才会提供支持,而不会费很大力气到处去找人来参选;第二个就是资源,资源虽然一直以来都很紧缺,但我们都尽力而为,实际上我们可以提供给那些朋友的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需要多点的就争取多点,有的可能会少一点,还有的则只是精神支持;第三个就是“落脚点”(参选区)的问题,参选人在哪里落脚是根据各自的自身条件来定的,但有时候参选区可能也存在多多少少的协调。协调的大概意思就是意识形态相近的参选人可以避免竞争,虽然有时候撞车也是无可避免,因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有既定模式的,协调不到就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维护整体香港利益是大原则

  刘乃强:从你刚才的描述,感觉你们比较松散,有的参选人甚至不是代表你们参选的,那么你们是不是属于理念、组织都比较松散呢?或者现在已经慢慢紧密了?

  马逢国:我们的理念基本有几样东西。一个是论坛本身的主张就是维护整体利益,凝聚中层力量,当然这个理念你也可以说它是松散的;但我们的看法是,任何人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愿意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这都是一个积极因素,都应该鼓励。而维护整体的利益则是一个大的原则,在这一大原则就会有很多不同的实践:有的人可能有志从事环保工作,有的人可能愿意从事地区服务,而有的人愿意在政治上有所改进……我想我们的光谱是很宽的--你可以用“松散”来描述它,但我的看法就未必如此了,我认为用一个比较宽的光谱会更容易凝聚人心。

  至于具体做法,因为有的朋友已经参选过两次甚至三次了,所以从理论上在组织参选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做到好一点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效率的支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政策支持,例如对政策的分析等,希望可以提升一些地区参政朋友的整体视野,而不仅仅是关注在该地区,还要关注更广阔的问题,这个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第二个是选举的经验以及机器;再次才到经济上的支持或是人力上的支持。除了这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很希望能够帮参选者做点事,如果他需要的话,去做一些协调工作。这就是从选举来说,我认为比较重要的。

  香港政坛衍生很多小型团体乃健康现象

  刘乃强:这次选举参选的山头多了,而且都声称代表中产利益,譬如新民党、梁美芬的“西九力量”等等,自由党更不消多说,你们的定位跟他们的区隔在什么地方呢?

  马逢国: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为什么香港的政治会衍生越来越多的小型政团出现,我认为是很健康的,这充分说明了大的政党团体是没办法照顾到很多不同的小部分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出来。现在衍生了很多小型团体,所以出现是没坏处的,多些人有抱负有看法,希望参与其中,我认为是十分健康的现象,多了之后才会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这样才可能趋于成熟。

  刘乃强:是的,但始终定位的区隔还是有的吧?

  马逢国:我想暂时来说我们仍然维持着一个非政党化性质的团体的状况。

  刘乃强:“非政党化团体”是不是意思就是不以参政为目标的组织?

  马逢国:是可以这么说。就是理智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议题的角度。因为政党有的时候会不那么理智,或是不那么理性,甚至为了拿到一个席位,连主张都会违背自己的看法也说不定。我们就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尽量做到理性参政。用“建制派”来形容我们,我认为不是很妥当;用“反对派”形容我们,就更沾不上边了。

  我们希望做到的,就是对公共政策去施加一个客观独立的评价;至于服务地区这些大家的目标其实基本都一致。有的朋友如果有抱负,那么就提供一个平台,让他可以长远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但不排除当政治慢慢成熟,我们也走向政党化,这都不一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