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治理随地吐痰 要重罚也要“常罚” 
http://www.CRNTT.com   2020-04-24 13:20:13


 

  “禁痰令”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执行难和坚持难。在城市街头,尤其是在人群之中,在一些隐蔽角落,想要及时“揪出”随意吐痰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即便发现了吐痰者,从提出处罚到完成处罚,也往往会经历一番周折。包括禁止吐痰在内,文明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即便短时间不惜成本,发动大量志愿者上街,也会面临成本过高、后续乏力的问题。

  一项处罚要想发挥最大作用,既要重罚也要“常罚”,而且往往是“常罚”比重罚更重要。任何一种处罚,在程度上都是相对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提高,而再高的处罚,如果成为落不下来的靴子,都不会起到应有的约束效果。正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不遵守交通规则就要扣分罚款,可如果违章百次只那么“中奖”罚一次,还会有多少人把规则当一回事?

  因此,治理随地吐痰既要重罚,也要“常罚”,真正让随地吐痰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为。可以借鉴治理交通违法的经验——在现代城市,交通行为多样且复杂,哪怕把再多的交警派上马路,相对于不断增长的车流都是不够的。现在交通执法已经走向智能化,通过先进的交通设备构筑起天罗地网。治理随地吐痰,也要充分发挥摄像监控等先进设备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考虑协同作战,比如实现跨部门联动,把现有路面人力资源全部用起来,对现代化手段共建共享。

  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课题,治理随地吐痰也要有系统思维,要将其纳入城市治理的大框架。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现有的路面资源,充分发挥出现有技术设备的作用,就能通过重罚和“常罚”做到“罚得痛”,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实现质的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