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1-12-31 09:26:03


 
  二是国际产业链调整动力受经济、安全、政治、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经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外,国际产业链调整动力来源于多重因素影响的态势愈发明显。比如,从追求安全的动力看,部分产业链涉及科技、战略资源等内容,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敏感核心领域加强了对外资的审查力度,设置了更多障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推动医疗产业链“回流”。从追求环保的动力看,一些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链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等产业链发展受到抑制;部分跨国公司还积极通过绿色采购的市场机制,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

  三是国际产业链的布局结构出现“内顾化”“区域化”倾向。一方面,国际产业链条长度趋于缩短,受疫情影响,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原则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转向以产业链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局,一些国家出于分散风险、强化关键战略产业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纷纷加快促进产业“回流”的部署。另一方面,国际产业链呈现出区域性集聚,部分跨国公司兼顾效率与安全,其国际产业链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集。

  提升中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主要思路

  文章指出,在当前国际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中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进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总体上看,可以按照打牢基础、做强主体、突出重点、内需主导、锻长补短、分类施策的思路,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提升中国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安全水平。

  打牢基础。需准确把握和评估产业链基础能力现状,梳理产业基础薄弱环节、技术和产品,对已经具备优势的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同时,加强对共性技术基础研发体系的建设,打牢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做强主体。在充分发挥政府保安全、兜底线、强基础等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主体主动作为、应对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

  突出重点。要以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关联度高的“长链”产业为重点,努力形成重点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联合攻关、定点采购、交叉持股等方式,为重点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配套产业。以重点区域为依托,有计划、有重点地布局相应供应链网络,降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内需主导。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新兴技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锻长补短。在锻长板上,要在中国处于领跑地位的新兴产业领域巩固优势,进一步扩大技术优势;在补短板上,要推动补链强链,特别是在断供风险较大的领域构建必要的备份系统和多元化供给方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韧性。

  分类施策。根据中国产业链发展状况、主要短板和瓶颈制约因素、国际竞争态势等,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的风险实施评估和监测,兜住民生安全底线,加大重要战略资源的保障力度,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畅通供需循环,不断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