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激发内生动力 促进持续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22-05-19 08:05:13


 
  首先,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壮大。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已形成新动能推动经济增长。从2022年一季度数据看,新动能正在持续加快形成。一是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1%,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二是消费主导作用明显。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三是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绿色低碳产品较快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了140.8%和24.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继续提升。一季度,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8%。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

  其次,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比上年增长6.4%。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且逐年上升,从2015年55.1%上升到2019年的59.5%。创新驱动确保中国从高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一是R&D经费投入强度屡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中国R&D经费投入达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投入强度为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已接近OECD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研发经费支出的快速增加有力支撑了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创新产出持续提升,中国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稳步迈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较上年再提升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自2013年起,中国排名保持持续稳定上升势头,9年间提升了23个位次。三是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新产业不断成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均保持较快增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2%。

  再次,综合调控体系为稳增长保驾护航。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超前发力。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该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财政政策方面,节奏前倾信号更加明显,财政部在2021年底就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截至3月末,今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部分已全部下达;今年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二三季度会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这些专项债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结合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与逆周期调节相比,跨周期调节更加侧重于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优化,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筹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和内生动力。从中长期看,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扩大内需战略落地,都离不开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这些也正是跨周期调节的内在要求。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两者之间具有高度互补性,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确保兼顾经济增长中的短期“稳增长”目标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最后,随着改革进程加快,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逐渐释放。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潜力,稳住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从需求端看,还有利于降低消费成本,扩大国内市场的消费容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弭内部市场阻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