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从“精致穷”到“新节俭”,我们到底该不该省?
http://www.CRNTT.com   2022-10-28 08:29:50


  中评社北京10月28日电/近日,“循环青年”在网络上爆火,不少网友将其与之前盛行的“精致穷”“新节俭主义”串联起来。“能省则省”的风潮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流行,“豆瓣抠门联合会”等小组成员持续增加,与前些年盛行的消费主义产生强烈对比。

  不可否认,节俭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精打细算”也是当代年轻人反消费主义的体现,“抠门”不再是一个小家子气的词语,而是成为一种新潮的消费理念。但物极必反,当节俭走入极致甚至极端时,我们反而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当到了“不省心里不踏实”的程度下,“省”与“抠”是否已变成了另一种病态?

  年轻人“拒绝消费主义”的观念,无疑是值得欣喜的。当下节俭消费观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勤俭节约”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资源匮乏,当时社会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民间俗语,长辈也教育我们需要勤俭节约,这些都在我们心里种下了节省的种子。另一方面,生活标准的提高与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是当代节俭主义复兴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于“幸福生活”的标准也在不断增高,年轻人若想达到这种“标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除此之外,受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刚毕业的年轻人更是面临降薪、房价等各类经济压力,于是他们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加入“省钱大军”。

  但随着“省钱”风潮的盛行,社会上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我们是否要省到每一分钱,心里才踏实呢?”这让笔者想到,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执著于追逐每一厘金钱,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情感,真正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巴尔扎克何尝不是借此提醒人们,与金钱的联系越紧密,我们的心就越冰冷。人们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各种形式的释放,不可过度压抑。且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永远难以用金钱衡量,不要用“能省则省”把自己捆绑起来,让生活也变成了束缚。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度节俭和过度消费其实是一样的,本质都是我们因找不到自身价值落点,而在生活中不断摇摆的体现。

  因此,不管是节俭还是消费,都需要尺度,都需要支点,都需要找到其价值。消费不单单是“花”或“省”的问题,更是我们对自己人生建设的体现。省钱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是我们要通过省钱实现什么目标?省下来的钱是为什么服务的?如果这个答案有益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是良性的节约,那么这笔钱该“省”该“抠”;如果想不出答案或者只是一时跟风,那么过度节俭乃至降低生活品质就实在不值当。

   来源:红网  作者:王筱莹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