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孙绍振:历史大众化有助夯实两岸文化桥梁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00:36:33


 
  孙绍振表示,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网络小说的评选,当时台湾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家,也算是精英知识分子,孙绍振告诉他说台语不成立的,因为它就是闽南话,而且和他分析为什么街道的“街”念“jie”,但是“街”字两边的“行”是交叉的路口,当中是一个“圭”,那么在闽南话里“街”念“gui”,正是因为它念的是古代的音。比如潘老师的“潘”,它是三点水加上一个“番”,为什么不念“fan”呢?那是因为在古代没有“f”的音,古无轻唇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所以说我们不瞭解台湾,台湾也不太瞭解我们,文化的根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没有能够非常普及,让它非常感性。“潘”实际上念的还是古代的音,中原的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觉得要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

  对此,孙绍振深有感受。因为他当时念大学的时候,由于后来运动太多,大学三年级以后上课不太正规,对于明朝的历史不是很清楚,给他启蒙与深刻感受的是台湾去到美国的一位教授叫黄仁宇。黄教授写了一本书《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美国从正常的历史观来看,不像一个历史,所以美国的出版社给退稿,转到中国来,中国给出版了,结果大为轰动。孙绍振说,他的一位学生看后哭了,里边论述的就是这一年,没什么特别大的事,但是他写出了这个国家走向衰败的政治、文化矛盾,特别是写到戚继光的传,写到海瑞。这些在美国人看来非常不像历史的恰恰是符合我们中国历史的,是人的历史。它不仅是人的政治、军事、文化的成就,而且是作为一个人,活生生的人。在这方面,他认为我们现在研究很深刻的精英、很深刻的文化积淀在里面,但是也要让我们大陆和台湾的普通读者,非专业的,不是研究明朝文学的人去感兴趣。看了这本书,他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要把我们的精英历史观点、台湾真实的历史、台湾和大陆的文化血脉从一个字到一句话,把它普及到让台湾的民众都爱看,能吸引非专业的人,普通老百姓,那么这是我们历史传统的现代化。我们的传统本来就是传记为主的,譬如《三国志》这本书,是历史书,他也没有年表与后续评传,但是它全部是传记,将近400个人的传记,我们现在就把《隆中对》写到了语文课本里去,我们学习诸葛亮,他的形象非常生动。

  第九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文化研习交流基地、《海峡人文学刊》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