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今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考验全人类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23-08-11 13:54:21


 

  气候变化警钟已敲响?

  早在二十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提出过 “气候临界点”的概念,即一旦全球温升击穿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最终打破生态平衡,危及动植物生存,对地球上的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等产生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了诸如乾旱、洪水和飓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改变和污染了生态系统,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粮食的收成。所有这些都将对粮食生产和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并危及全球粮食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玉米作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如果人类不能切实大幅减少碳排放,预计2030年玉米作物产量将下降24%,小麦、稻谷等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将急剧下降,将导致人类的粮食供应大幅减少。

  极端高温也加剧了能源危机。以欧洲为例,高温之下,民众用电需求激增。欧洲本就面临天然气供应危机,高温乾旱又导致水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几重因素叠加,让欧洲的能源问题更加棘手。

  全球气候治理博弈复杂激烈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2015年《巴黎协定》,人类一直在努力推动减缓气候变化,但依然难以有效遏制加速趋势。

  全球气候治理事关国际权力塑造和规则博弈。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模糊“共区”原则、逃避减排责任和资金义务等不良趋势。从治理模式上,美国故意“垒小院、筑高墙”,欲联手欧洲同盟伙伴打造小规模“气候俱乐部”,建立“跨大西洋绿色伙伴关系”,进而颠覆现有治理框架,倒逼他国减排。从规则上,美国力推“碳关税”,通过捆绑碳关税和贸易政策,以金融和贸易手段摆脱历史排放责任,以此消解“共区”原则,甩掉其历史排放责任。从价值观上,以所谓“气候正义”为由头,将“高排放”与“不正义”等同起来,对高排放国家发起道义攻势,伺机给中印等国树立“硬约束”,削弱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