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听文物讲故事|科技助力还原古书画气质神韵
http://www.CRNTT.com   2024-01-27 10:09:08


 

  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加持”使赵晓龙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也据此一点一点说服师傅——通过显微镜观察镶料,清晰可见绫料经纬排列整齐;通过红外光谱判断镶料是否老化;拍摄红外照片,辅助观察和判断书画内部存有的断裂和折痕情况……这些通过科技助力分析出来的数据,帮助赵晓龙进一步细化修复方案。

  “从前期科技检测到后期修复,历经一年时间,前后想了五六种方案,直到2023年底正式完成。”赵晓龙说,修复前,首先进行48小时的低氧充氮杀虫灭菌,再运用多种仪器对书画文物的厚度、酸碱度、纸张纤维种类、加工工艺、溶解性、色差等进行科学检测分析。随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清洗、染色命纸、闷润画心与镶料、揭裱、托裱画心、全色、镶嵌、上墙等20多个保护修复步骤,基本实现“远观一致,近看有别”的修复理念。

  帮助赵晓龙实现设想的正是他的妻子、同事,名字同音、年龄同龄、同修文物的张晓珑。如果说学习文物保护专业的赵晓龙是“文物迷”,那么学习材料学的张晓珑则是“技术控”。

  “修复期的检测环节是文物保护修复的第一步骤。”张晓珑说,2010年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之前,学习理科的她对文保工作毫无概念,而现在她负责全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日常进行材料检测工作;通过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分析各类文物的材质、成分,判断文物的年代;后期用何种化学试剂辅助文物修复……

  走进文保中心的负一层,依次是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扫描电镜、显微分析、预防性保护等多个独立的工作室。这些精密仪器助力年轻的“文物医生”更细致地瞭解文物背后蕴含的工艺和思想,最大可能地保存和复原了文物的气质和神韵。

  (来源:新华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